央广网

河南:美丽乡村的文化生产力 美了面子 富了里子

2017-09-13 08:25: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9月13日消息 (记者辛如记、赵飞、河南台记者潘语怡 洛阳台记者杨芬)在河南,有许多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美丽乡村,自然条件优越,但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但眼下,洛阳孟津平乐村这个存在上千年的村子,靠着文化正在做一件让上千个村民致富的大事。

  九月的一个普通周末,一场牡丹画培训在平乐村举行,培训的主角很多是从城市赶来的市民,而授课的老师则是当地的村民。自打“牡丹画”变成能体验、可观赏的农民文化,这个古老的村庄就一天比一天热闹儿。

  

  平乐是两大传统文化品牌发源地,一个是郭氏正骨,一个是洛阳水席。但郭氏正骨属于医学进入门槛高,洛阳水席好吃但辐射半径也只有百里。正当平乐村民还在为怎么把美丽变财富挠头时,村民郭泰安的一次进城闲逛给他们带来了灵感。

  平乐村村民、牡丹书画院院长郭泰森:“洛阳市第一届牡丹文化节时,他和哥哥郭泰安到王城公园看牡丹,回来以后,郭泰安开始画牡丹,并把牡丹画拿出去销售,结果还真卖出去了,当时比较稀罕。”

  

  脱销的牡丹画让村里的带头人脑子里灵光一闪,何不利用传统文化中来找经营村庄的抓手?于是找到郭泰安商量,可没想吃了个闭门羹。

  郭泰森:“当时来说两三次,咱不愿意,当时咱画画都很保守,不外传,都自己画。”

  但最终出于社会责任感,老郭决定设个讲堂试一试。可没承想,这一次村民们却不买账。

  村民袁苗珍:“担心是学画辛苦,学的时间长,见效慢,不如打工来的实际。”

  

  无奈之下,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请来典型现身说法,还自掏腰包买纸买笔吸引大伙来听课。几堂课听下来,原本不情不愿的村民们听出了前景。村头的大喇叭一喊,老少爷们就会麻利儿地赶过来。

  村民徐均霞:“每年9-10月有个考试评级,根据你自己的水平定价。有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我现在是一级美术师,一个月画几十副,赚五六千块钱。”

  牡丹画村的名气从此自此开始声名远播,游客越来越多,乡亲们的心气越来越高,恨不得把自家院子都收拾成景点儿。村党总支书记郭晓科一琢磨,想着着把村庄当成景区来经营。这一想法和县里的思路不谋而合。2013年,由县里支持,村头的牡丹画创意园挂上了“国家3A级景区”的牌子。景区主打传统文化熏陶,辅助体验农家生活。景区虽不收门票,但依托淘宝建起的互联网平台,村里的牡丹画一年能创造一个亿的销售额。

  

  “我们主要是让更多的来了解我们,扩大我们名气,引导我们的销售。不能试图一两年就来个大飞跃,而是要沉下心来,一步步去做。”

  随着大伙儿不断摸索总结,平乐村的未来规划逐渐清晰。县里也适时调整了指挥棒,给美丽乡村的美丽指数适时加了个码,增加了集体经济发展、乡风文明、技术培训等等方面的内容。上下一比照一合计,踌躇满志的郭晓科就报了名。几年下来,平乐村从县里的典型变了全国的先进。

  关于评比,县里镇里领导乐见其成,郭晓科却心头常紧。 作为县里的样板儿,不仅只要面子不要里子,于是先后建起文化墙,升级了村民公约,恢复传统文化中仁爱诚信的圣人遗风。

  

  “告状的少了,发贴的少了,邻里纠纷少了,游手好闲的少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尊重了自然,改善了民风,以村民舒适宜居发展为出发点,反而意外吸引了更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最近,平乐村又成为河南唯一一家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这下子村子更热闹了。

  眼下,河南像平乐村这样的既有文化又有旅游的村子遍地开花,在孟津,228个农村已有48个通过传承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乡村,成为了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仅在一个平乐村,一个郭氏正骨学校每年就能培养出60名专业人才,一桌洛阳水席每年就能带动周边5000人就业,而走得更的快走的更远的牡丹画不仅让村里上千人致了富,还影响到了千里之外,现在,辽宁省本溪市韩家村的牡丹画也已经小有名气了,全村738人中已有60余人靠作画脱了贫。

编辑: 叶远
关键词: 美丽乡村;文化;生产力;河南;洛阳;平乐村

河南:美丽乡村的文化生产力 美了面子 富了里子

在河南,有许多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美丽乡村,自然条件优越,但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但眼下,洛阳孟津平乐村这个存在上千年的村子,靠着文化正在做一件让上千个村民致富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