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上海国际电影节:立足亚洲 交流互鉴

2019-06-08 21:2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6月8日消息 作为我国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文化活动,上海国际电影节通过多年来的积淀,积累了丰富的资源。走进新时代之后,电影节坚持“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定位,产生了许多溢出效应。
  一、节内节外,交流互鉴
  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确定了“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的定位。立足亚洲,意味着上海国际电影节要站在亚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又丰富多彩的文化大地上,增强文明自信。立足不是静态的,而是能动的,这种能动体现于交流互鉴。早在200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就创设了亚洲新人奖评选,坚持多年来,发掘、推出了一大批活跃在亚洲各国和各地区的电影人才。电影节从2015年开启的“国际直通车”项目,把交流互鉴从节内延伸到节外,如今已与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尼日惹亚洲电影节、澳门国际影展等亚洲地区的电影机构建立了常态合作。2017年,上影节与东京国际电影节联合举办一年一度的“中日新片展”,最新上映的电影在彼此城市对等互映,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开辟了一条新通道,促使不同亚洲国家的观众在电影文化交流互鉴中增进了解。
  二、展映影片,票房黑马
  上海国际电影节坚持“立足亚洲”定位,在选片中十分关注亚洲影片的推荐介绍。去年戛纳电影节有两部亚洲电影获奖:一部是日本的《小偷家族》,另一部是黎巴嫩的《何以为家》(当时名为《迦百农》)。两部电影在上影节产生的良好口碑和市场反响,让国内的电影发行商看到了机会。公映后,《小偷家族》票房近亿,上影节帮助引进的《何以为家》在今年五一档更是成为黑马,至今票房已超过3.7亿。
  三、评奖公正,报名踊跃
  今年电影节征片报名数为3964部,其中,亚洲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1772部电影报名参加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影节的金爵奖评选,由国际评委组成。2018年获得金爵最佳影片的是蒙古电影《再别天堂》,获评委会大奖的是中国影片《阿拉姜色》,前年获金爵最佳影片的是菲律宾电影《三轮浮生》,获评委会大奖的是伊朗电影《筹款风波》。这些影片在上影节获奖后,在所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客观上起到了推动当地电影发展的作用,吸引了更多的影人参与上影节,形成了良性循环。这也是多年来上影节坚持“立足亚洲”的定位所产生的溢出效应。
  四、亚洲文明,光影展现
  今年的电影节展映板块,前所未有地策划了5个亚洲国别电影系列展,分别是聚焦印尼、聚焦伊朗、聚焦泰国、印度风情和日本电影周,更多的亚洲各国电影还可以在“一带一路”电影周、金爵入围片、亚洲新人奖提名片和其它展映单元中观看到。在电影市场,专设了与产业对接的“聚焦伊朗”和“聚焦泰国”项目,两个国家的电影人将携影片进行市场放映,携项目与中国和更多国家的电影机构洽谈合拍合作。在举办多年的亚洲新人奖基础上,电影节策划搭建“SIFF ASIA”架构,其中除了坚持评选优秀亚洲电影作品和电影人的亚洲新人奖,还纳入了全新策划的亚洲合拍、华语新人沙龙、亚洲站直通车等项目,培养亚洲电影新生力量,激发亚洲电影发展活力。
编辑: 刘书彤

上海国际电影节:立足亚洲 交流互鉴

走近新时代之后,电影节坚持“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定位,产生了许多溢出效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