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教育部明确高校自主招生“十严格” 确保生源质量

2019-01-07 09:2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7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自推行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十多年来也做出了多次调整。日前,教育部再次发文,重申《关于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招生政策、程序、监管等方面作出了“十严格”要求。《通知》明确,各高校要完善自主招生简章,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给予自主招生考生的优惠分值,并在上一年录取人数基础上适度压缩招生名额,确保生源质量。

  2018年底,教育部发布了“史上最严减负令”,给社会各方都提出了减负要求。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自主招生原本是在高考之外找到的另一条通往名校的路,但是路却逐渐变窄,2019年报考自主招生的考生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一直备受关注,因为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享受名校加分或者降低分数录取,由此进入心仪的重点大学,因此成为很多考生和家长眼里的“捷径”。在今年6月教育部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有家长直言,已经计划让刚刚就读初一的孩子开始提前学习初二课程,为的就是超前学,参加竞赛,为高考后的名校自主招生考试增加砝码。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让现场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坐不住了。陈宝生说:“自主招生的学校有一个入校考试,它这个占到的招生比例很小,全国不到2万人,在极少范围做这样的试点”。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自主招生人数不能超过当年招生计划的5%,因此每年最终通过自主招生测试的学生大约2万人,但实际上,加上高考成绩最终进入高校的人数不到2万。可根据统计,每年全国自主招生的报名人数已达80万左右。尽管招生范围小,人数少,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不能放过这万分之一的机会,毕竟,这是除了高考之外,孩子进入名校为数不多的路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正是悬殊的招录比例,让自主招生政策受到越来越多的争议。“想通过自主招生这个通道进入到高校的是比较多的,所以每年自主招生报名的人数跟实际招生的人数相差很大,导致很多人报名了,结果没有走通这个通道,就产生一种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从我了解的各个学校自主招生的操作,整体来说比较规范。”储朝晖说。

  为进一步规范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从招生政策、招生程序、监督监管等方面作出了“十严格”要求。

  《通知》强调,高校要严格报名资格条件,不得简单以论文、专利、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活动)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要严格制定录取标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给予自主招生考生的优惠分值。同时,严格控制招生规模。高校要在上一年录取人数基础上适度压缩招生名额,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宁缺毋滥。

  最先推行自主招生政策的东南大学原招办主任冀民曾表示,自主招生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给高考改革探路子,为挖掘和培养优秀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的学生,找一个更宽的路径。

  但为了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许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这种刻意培养出的“特殊才能”不仅对招生制度的公平性产生了影响,更是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违背了孩子的自身发展规律。储朝晖建议:“很多家长的期望都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够通过特殊的通道进到大学。这个想法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必要,超越了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对孩子必然是个伤害。但是很多家长只看短期结果,不看长远发展,从这个角度,建议各个家长还是要理性。”

  尽管专家的建议有道理,但是在高考指挥棒下学习的考生和家长,也会担心“剧场效应”,如果我的孩子放弃了超前学习,但别人还在加鞭努力呢?毕竟机会只有一次,谁都不敢轻易放弃。为了捋顺教育生态,就在2018年底,教育部发布了“史上最严减负令”,也称为“减负三十条”,从学校、家庭、培训机构、社会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减负要求。

  陈宝生也多次强调,要提高社会的教育素养,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让他们健康成长。陈宝生说:“要改变评价方式,完善学业考试办法,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这是考试评价减负,指挥棒要让它正确起来。”

编辑: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