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科大讯飞AI同传被指造假 官方回应:这是一场误会

2018-09-22 16:5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2日消息(记者管昕)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知乎上发布了一篇指责“科大讯飞AI同传造假”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称,科大讯飞所谓的AI同传就是将同声译员的语音转化为文字,而这件事情就发生在9月20日在上海举办的一场高端会议上。针对网友指责,科大讯飞昨天(21日)深夜回应称,科大讯飞从没讲过AI同传的概念,始终强调是人机耦合的模式,人工智能目前还无法替代同传,人机耦合才是未来发展之道。事情经过究竟是怎样的?

  这位网友叫Bell Wang,是一位同声传译人员。9月20日,他来到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为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ID)的高端装备技术与产业分会做现场同传。

  在会议现场,他发现科大讯飞在识别同传说出的译文后,再将译文投放到屏幕和直播中,直播中投放语音合成的人声,并非是科大讯飞宣称的AI同传全部工作由AI完成。而科大讯飞事前没有告知他和搭档会场有语音识别的字幕,也没有告诉他们直播的同传是机器朗读二人翻译文稿,没有征得二人同意就冒名使用了他们的翻译成果,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嫌疑。他在知乎上,贴出了一段视频,内容显示,确有同传人员在现场翻译。

  这名网友在知乎上表示,由于视频直播有延迟,他完整的录下了女搭档和知领直播中那个机器人的声音。

  记者注意到,9月20日,这名网友在知乎上发布了第一条关于此事的动态消息,从内容来看,消息发自会议现场。他在回复网友评价时表示,“主要问题不是字幕,是在直播同传里,屏蔽了我们的翻译声音,用机器朗读了转的文字。”这条回复还配上了一张图片,内容是会议宣传海报和网络直播入口,文字中有这样的表述:“本次知领直播引入中英文频道切换、智能翻译和自动语音播报,带给你不一样的视听体验。”

  记者通过知乎私信这位爆料的网友,他表示,不便再接受采访,文章已经说的很清楚。记者联系到两位关注此事的知乎网友。其中一位网友说:“至少科大讯飞是有误导的。你干脆把同传的声音放出来不就行了,干嘛过一遍机器,再用机器把语音转出来,这件事做的有点不尊重同传人员。”另外一名网友则表示:“我看了讯飞的声明,觉得有点混淆。人工翻译到底有没有?这里面存在一些误解。”

  科大讯飞针对此事发声明回应称,9月19日至20日的那场会议,主办方考虑到大会专业技术背景,以及参会者科研领域分布的广泛性,专门配备了专业同传译员。科大讯飞应主办方要求提供语音识别技术,直接转写同传译员翻译结果在会场大屏呈现。

  主办方同时要求在直播中合成识别结果,展示最新语音合成技术。为避免大家误解,19日下午的开幕大会上,科大讯飞在演讲中就进行了人机耦合说明,文字展示区Logo也均为“讯飞听见”,而没有翻译字样。

  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说:“当时这个会议的主论坛上,我们的董事长在发言过程中,专门就这件事情做了一个说明,包括之前给出的一些材料,以及现场的视频也特别说明了什么是人机耦合的工作模式。”

  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对中国之声表示,在当天的分会场上,用人机耦合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应主办方的要求。该负责人说:“当时在主办方邀请的一个直播平台上,他们希望把转写的文字,能够通过语音合成播报出来。(人机耦合)这个概念的提出,也是希望在现场的翻译过程中,帮助高级别的同传人员提升效率,同时可以直接把同传的声音转写出来。这样主要是为了让现场没有耳机设备的人,可以实时看到字幕,以及看视频直播的人更方便地了解现场的信息。”

  科大讯飞的声明中还称,20日某分会场的某位同传译员对于科大讯飞产生了误解,是对会议服务方面的分工沟通了解不清,也没有听到科大讯飞的说明。会议主办方将与该同传进行沟通,希望尽快消除误解。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他们正在和主办方以及那名同传的网友联系。

  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大讯飞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的是人机协作和人机耦合,从来没有提过人工智能同传这种概念。人工智能翻译到底发展地如何,应该让产品的体验度来说话。

  但多位同声传译从业者告诉记者,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场误会,而是科大讯飞在这方面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缺乏对同传劳动者的足够尊重。

  一位上海的同传人员曹先生说:“目前各种语音识别技术还不能让人类译员更快、更好地克服相应的困难,他们只是单方面未经授权地使用了译员产生出的语音内容,并且做了一些模糊的宣传,我认为这点是非常不应该的。”

  曹先生认为,大多数同传人员是拥抱新技术的,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意识作为前提,一味夸大先进性,并不会对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好处。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专业律师赵军认为,会议现场的机器翻译,很容易误导公众,这就是人工智能的结果。如果科大讯飞的声明,能够表达因沟通工作不够细致,导致没有标注同传的人员名字,就更完美了。“译员认为讯飞使用了他们的翻译作品,是侵犯了他们的著名权,而且没有他们的署名,这一点应该能够成立。对译员的翻译结果,(双方)事先没有沟通、许可,也没有商议,又产生了这种误解,同传译员对权利受到侵害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编辑: 昌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