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扶贫日记】 抓起一根藤 收获一箩筐

2018-08-14 16:26:00来源:蒙城组工

  今天,说道说道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事儿。安徽省蒙城县双涧镇王湾村扶贫工作队虽只有3名成员,来自不同单位,但它是一个战斗团队。去年5月初组建以来,工作队做了一些不鲜为人知的事情,今天拿出来晒晒。

  解难事,办实事,解决贫困群众的心中事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揣着贫困群众。这是对选派扶贫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选派扶贫干部必需做到的。

  贫困群众遇到的急事难事就是选派扶贫干部自己的事。贫困户王二英,丈夫失联多年,突然一纸诉状把她告上法庭,提出离婚诉求。王二英不知所措,一脸茫然,没有应对之策。见此,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积极协调司法所,为其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所指派人员担任王二英诉讼代理人,进行应诉。开庭时,驻村工作队专门派人旁听庭审。经开庭审理,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离婚。

  马朋飞不幸遭遇车祸,进行颅脑手术后,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长期处于昏迷,不省人事,在县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其家庭因灾被列为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到位不久,便专门到医院看望,了解病情和家庭困难,送去慰问金。又为其申请冬春救助、纳入低保,办理小额信贷、光伏分红,马朋飞病情好转后,又为张保娟安排了水塘看护员公益岗位。

  一年多来,工作队接待法律咨询、政策解读、解决邻里纠纷、化解涉贫信访矛盾30余人次,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摸实情,出实招,促进“精准”落地落实

  工作队驻村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解决“帮扶谁”的问题。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有多名群众反映李玲三家庭困难,应列为贫困户给予帮扶。为了摸清情况,工作队多次深入李玲三家庭了解实情,与包片干部、两委干部沟通交流,走访周围群众、老党员、村组干部。最终,李玲三家庭按程序被列入新增贫困户,在动态调整中已将该户整户纳入贫困平台。

  去年7月,包片村干部反映,有3户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审批后却迟迟不愿动工,眼看着验收在即,心里十分着急。工作队得知情况后,逐户了解情况,摸清原因,拟房屋维修的贾习好、张三波认为6000元维修经费不够用,而准备新建房屋的张修齐则说无钱垫资。工作队不厌其烦地做动员说服工作,一趟不行两趟,讲清政策,分析得失,出主意,想办法,通过深入细致的劝导,3户贫困户如期完成了危房改造。

  任何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县摘帽”过程中,为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工作队成员分片交叉一轮又一轮入户宣传,张贴明白纸,列出群众受益清单,不失时机地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双基”建设取得的成效。在村出列、县摘帽第三方评估检查验收中,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为零,贫困发生率降至1.13%,群众满意度达100%。

  兴产业,促就业,夯实持续发展的根基

  王湾村自然条件差,增收渠道窄,产业基础薄弱。如果没有产业的发展,脱贫就不能持续稳定,可持续发展就得不到保证。

  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资源和力量有限,我们依托村“两委”寻良策、找出路、兴产业、促就业、谋发展,实现了村有产业,户有项目。

  过去,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差,为了解决这一制约发展的瓶颈,投资建设3座187KW光伏电站,年增收20余万元,去年69户贫困户受益金额17.4万元。成立村级农业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300余亩,种植中药材决明子,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产业为扶贫提供了硬支撑,解决了有钱办事的难题。

  对贫困家庭,坚持从致贫原因上找对策,在致富项目上做文章,由过去的“大水漫灌”到现在的“精准滴灌”,做到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一方面,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落实奖补政策。另一方面,开发公益性岗位,设置保洁员、光伏看管员、水塘看护员岗位,采取劳务补贴、以工代赈等形式,让贫困户靠劳动获取报酬,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同时,扩大就业面,依托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居家务工,组织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人员参与生产,多渠道实现就业。

编辑: 徐鹏

【扶贫日记】 抓起一根藤 收获一箩筐

安徽省蒙城县双涧镇王湾村扶贫工作队虽只有3名成员,来自不同单位,但它是一个战斗团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