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淮南: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的华丽蜕变

2017-03-22 16:48:00来源:中安在线
  9月24日,中国共产党淮南市第十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历经五年的砥砺前进,淮南奋力在资源型城市发展中闯出新路,从“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到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创造科技创新发展新“引擎”,非煤产业占GDP比重提高2.6个百分点。过去五年,淮南不断探索、发展,成功跻身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美丽淮南又迈出坚实一步。

  “新”动能支撑淮南在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华丽转型

  淮南,是中国能源之都,历史原因造就其以煤炭资源为依赖的发展生态、文化特质。近年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新挑战的形势下,淮南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创造出一批“新”动能支撑其华丽蜕变。

  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淮南大气环境科技产业园……58家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于淮南高新区(山南新区),其充分发挥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桥头堡的先锋作用,积极发展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的同时,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成为推动淮南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要实现转型发展,需要“双轮驱动”,既要在传统产业中求新求变,还要发展新型产业。近年来,淮南经开区与中国资源卫星中心合作,在采煤沉陷、城市管理等领域实现卫星通讯、遥感、导航、气象等功能的综合运用。采取收购、租赁、重组、改造等方式,盘活园区闲置厂房8.01万平方米,引导机械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同时,中国医药集团国瑞药业、安徽山河药辅等医药产业成为淮南经开区的首位产业;陕汽新能源专用车、江森自控等新能源新材料成为经开区的新兴产业;文峰航天线缆有限公司、新光神光纤线缆有限公司等电子信息产业成为经开区的支柱产业。

  这五年来,淮南在推进转型发展中,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0年—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由604.2亿元提升到770.6亿元,财政收入由106.1亿元提升到131亿元。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1.6个百分点,非煤产业占GDP比重提高2.6个百分点。成功跻身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淮南市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获批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此外,淮南努力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近年来,淮南承担和实施了11项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研究部署了322项改革任务,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商事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地方金融创新等取得重要突破。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支持淮南矿业集团、中煤新集公司转型发展。同时,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协调与合作,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纳入皖北“五化”协同发展先行区。顺利完成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加快与合肥都市圈城市融合发展。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五年来累计引进内资2880亿元,今年上半年引入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以人为本民生工程促淮南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民生重千钧,惠民贵在行。一项项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这五年里,和民生有关的喜事一件连着一件。淮南全市各项民生工程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努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民生领域问题,初步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近年来,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惠及中小学生204万人次,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3.6万人次。同时积极扩大城乡就业,组织实施“创业淮南”行动计划,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13.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和见习岗位1.4万个。今年,淮南以着力解决困难人员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为目标,大力实施就业扶持民生工程,截至8月底,已经购买3899个公益性岗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800个的103%;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已确定107家见习单位、862个见习岗位,643人签订见习协议并上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30人的1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234.4万农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7.7万人,城乡医疗累计救助54.8万人次,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10.2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完成143.1万人的目标,农村五保供养8.7万人次,农村敬老院新增床位1400张。在居所方面,淮南发放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补贴和廉租房租赁补贴28559户,新建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29980套,棚户区改造58876套,农村危房改造18834户。

  这五年来,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393元提高到2810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156元提高到11433元。五年累计民生支出581.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9.5%。近两年来,淮南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和采煤塌陷区搬迁安置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扶贫方面,统筹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成功脱贫1.6万人。

  统筹城乡面貌建设文明之都凝聚淮南发展正能量

  这五年,淮南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城乡建设累计投资突破1000亿元,新改建各类管网523公里,新增道路面积400万平方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4个百分点。近两年来,淮南以“提升老城区、主攻高新区(山南新区)”城市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化、城乡一体化发展。高新区(山南新区)建设提质提速,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西部城区环境整治有序推进。淮上大桥、孔李大桥、商合杭高铁淮南段、济祁高速淮南段开工建设,京福高铁淮南段、淮蚌高速、凤台淮河公路二桥、省道241九龙大道建成通车,合淮路、朝阳东路等一批城市道路新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

  供水、燃气、供热、污水管网等公用设施进一步完善,亚行贷款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和世行贷款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稳步推进,西淝河泵站、高塘湖泵站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建成97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开展436个自然村环境整治。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扎实开展,小煤矿依法关闭退出。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深入实施,节能减排任务、“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任务超额完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成功,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获得批准。

  旅游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近年来,作为五大高成长性产业之一的旅游文化产业成为淮南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途径。《淮南市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的编制标志着全市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规划以淮南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培育旅游精品为核心,确定了“一心两带三区”的空间布局,发展楚汉文化旅游、淮河文化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农业文化旅游、美食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时尚文化旅游、体育运动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的任务。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这五年来,淮南协同推进“两个文明”,文化软实力有了新的提高。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养。凤台县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3镇1村获全国文明村镇、6个单位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5人次入选“中国好人榜”。“六城同创”不断推进,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淮南剧院建成投用,市文化艺术中心、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加快推进。动漫《淮南子传奇》荣获国家最高奖“美猴奖”,社会文化展示活动“大地欢歌”荣获全国群星奖,少儿艺术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19个文化产业项目入选省“861”项目,6家民营文化企业荣获“全省民营文化企业百强”称号。

编辑: 徐秋韵
关键词: 五大发展;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