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4月27日消息(记者张强)消费帮扶22885万元,互访交流活动220余场,“津和班”本科率达到100%,3200名村医得到培训提升,几十万村民用水出行等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天津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不忘殷殷嘱托,不负初心使命,跨越山海赴昆仑,在戈壁沙漠中奋楫争先、勇毅前行,用情用心用力在和田再立新功,用一串串数字、一项项成果,递交了全市对口援疆工作的亮眼成绩单。

记者从天津援疆前指获悉,第十一批援疆干部入疆已一年。入疆以来,天津援疆前指认真贯彻落实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津疆两地党委部署要求,扎实践行“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坚持“四个善作善成”总要求,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

保障群众福祉 民生持续改善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天津援疆前指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紧盯各族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聚力用劲,大力实施“民生改善提升行动”。2023年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23个,投入规划资金16100万元。在持续打造策勒县巴什玉吉买村、于田县托格日尕孜村、民丰县劳光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基础上,天津援疆前指还投入资金,建设东三县小厕所、小食堂、小活动室、小图书室、小浴室“五小工程”265个,并建设策勒县敬老院、幸福大院、于田县困境儿童救助保护中心配套设施,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天津援疆前指还实施医疗体系强基工程和乡医村医培训工程。全市15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选派30名专业骨干“组团式”帮扶,把地区人民医院建成辐射南疆、造福全地区的“区域诊疗中心”和全疆一流的地州级“三级甲等医院”。为助力和田地区乡镇卫生室共享天津优势医疗资源,组织东三县医疗骨干人才赴疆内外培训3200人次,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人员能力水平。

输血造血双转变 产业合作亮点纷呈

天津援疆前指注重输血与造血双转变,大力实施“产业高质发展行动”。建成津垦牧业“百万只肉羊”全产业链,成立“肉羊研究院”;打造“和田优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动消费帮扶提质增效;推动华勘局与和田行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调天津市场监管委援建矿业检测实验室,积极引进矿产冶炼深加工先进企业,打造绿色矿业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同时开展“百家商会新疆行活动”,推动招商引资项目20余个,到位资金近6亿元。开展“千家企业新疆行活动”,组织农产品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等150多批次近千家企业。依托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全年培训4005人次,并充分发挥援疆项目带动受援地群众就业的引领作用,吸纳当地就业人数7418人次。

百行百业交流行 民族融合升级加力

为助推民族融合有形有感有效,天津援疆前指实施“百行百业交流行动”,通过创新交流形式载体,大力推动“走、请、下”活动,扩大青少年、妇女和基层干部群众的交流覆盖面,动员天津学校、医院、园区、企业、商协会与和田地区东三县22个乡镇结对,累计开展各行业各领域交流互访活动超220场次,天津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来和考察交流200余人次。创新开展“红领巾手拉手·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推动和田地区各族学生与天津青少年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通过“津和手拉手 书香飘校园”活动为和捐书100万册。

当前与长远双推进 让文教润心暖疆

为推动文教润心暖疆,天津援疆前指实施“津品剧目进和田”活动,支持编排《万方乐奏·融梦和田》舞台剧,并演出数百场,还走进天津为市民奉献精彩演出;推进“津门非遗进和田”活动,创建传统中华戏曲传承研习基地,参与学生3万余名;推进“津彩书画进和田”活动,邀请天津市书画名家深入和田乡村学校等地,现场创作、捐赠书画100余幅,同时以“区包校、校对科”方式,推行“小初高职大学”全链条教育援疆。2023年地区二中“津和班”本科率达到100%,和田职院近三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接下来,天津援疆前指将持续打造专业化高素质援疆铁军,通过大力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务求实效推进产业援疆,筑巢引凤强化干部人才合作交流,提质扩容教育援疆,深化文化润疆等系列行动,打好援疆“组合拳”,为推动和田地区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天津情、援疆力。

编辑:褚夫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