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安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我们经受住了意识形态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在看到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新征程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各种社会思潮、不同思想观念之间的对话、融合、碰撞愈演愈烈,意识形态方面的风险由“传统领域”拓展到更多的“非传统领域”,意识形态安全挑战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斗争方式和手段变得更加隐蔽,斗争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意识形态领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斗争复杂尖锐。我们必须站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进而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高度积极作为,坚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坚决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为总体国家安全构筑思想防线,才能让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党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我们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引领意识形态各方面工作守正出新、创新发展。

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任何一个国家,要想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向前推进,必须建构起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主流意识形态,以此整合社会意识,使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根本源自于其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回答时代课题、回应人民呼声中彰显真理的光芒和思想的伟力。

我们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意识形态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主流意识形态不去占领,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就会去占领。为此,我们要积极发力,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我们要针对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分类施策,努力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改造和转化灰色地带,遏制和打击黑色地带;要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阵地,使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真正成为维护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堡垒。

我们还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意识形态领域是政治安全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安全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因此,“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意识形态工作是政治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属性,必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各级党组织都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有责任承担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是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建构,做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传播,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通过提炼标识性概念,着力打造融通中外,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者:范玉秋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哲学部副主任、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编辑:韩雨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