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庄好山水,百里苹果香。

这里是两山逶迤山水秀、诗意如画来的历史文化胜地;这里传承着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讲述着一个个苹果致富的乡间故事;皇后泉泉水潺潺,养育这里的一方百姓,这里就是寺庄。

果园“丰”景好,采摘正当时(沁县融媒供图)

寺庄苹果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探索起步、八十年代的大力发展、九十年代的提升飞跃、新世纪的提质增效到现在的高质量发展,苹果的种植一步步发展成为寺庄最美的风景,满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然成为这个小山村的特色、品牌和标志。

果园一派丰收的景象(沁县融媒供图)

近日,山西沁县融媒助力乡村振兴团队走进美丽寺庄,近距离感受乡村振兴发展的良好态势和果农们的幸福实景。

寺庄村属泉水、雨水混合富养型农业村,一年四季蓝天白云伴随着风和日丽,纯天然的泉水滋养着百亩果园。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理、环境、生态条件,是上天给予寺庄人最大的恩赐,是自然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更是贯彻县委县政府“一城二地三强”战略,实施特优农业高效发展行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

搬运刚采摘下的苹果(沁县融媒供图)

近年来,寺庄村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标志性产业和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发展思路,从1992年开始,每年以10至50亩的速度发展果园。目前,全村果园面积达到了103.6亩,覆盖农户46户,亩均产量4000—5000斤,户均增收2万元。一枚枚小小的苹果,浓缩了沁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之路,也实现了寺庄致富一方百姓的苹果之梦。

绿色无公害,打造有机果。

果农依靠种植,持续增收致富(沁县融媒供图)

今年,沁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利用水土自然禀赋,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的发展方向。寺庄村按照有机苹果生产技术规程,指导扶持果农规范落实拉枝、修剪、疏花、定果等管理技术,以农家肥、有机肥替代化肥,以生物、物理防治措施替代使用农药,打造寺庄有机苹果示范基地。

林果飘香产业兴(沁县融媒供图)

在寺庄,幸福生活的背后,是从脱贫到富裕的沧桑巨变,是从小康到振兴的华丽转身。如今。走过传统农耕文明的寺庄人,踏上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征程。正在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朝着致富之光,一路勇毅前行。

编辑:任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