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首页地方新闻

中国2011年办了22个马拉松说明什么?
2012-01-09 09:15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本页 关闭
    

跨越竞技藩篱聚敛人气 展示城市风貌实现共赢

  题记:

  只有一项赛事自古拥有42.195公里长的赛道,只有一项赛事可以同时接纳数万人纵情奔跑又基本不需要进行场馆建设,只有一项赛事需要动用数万人乃至整个城市的力量才能完成。这就是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世界马拉松,这就是从沿海来到内陆、从平原登上高原的中国马拉松。

  回望世界马拉松运动史,现代马拉松运动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和城市文明的发展而来;回望中国马拉松运动发展史,恰好也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及城市意识的苏醒相伴而行。

  借力发展,顺势而为,使中国马拉松运动跨越竞技的藩篱、见证城市的变迁、折射时代的进步,终于迎来2011年举办22场赛事、近40万人次参与其中的发展高潮。

  马拉松运动在中国从无到有、从乏人问津到多城竞逐,其发展脉络正可说明城市与马拉松、体育与大时代共进退的必要性。扣准时代脉搏、把握办赛规律,办出有特色、高水平的马拉松赛事,不仅是中国体育谋求自身发展的责任所在,更是中国城市自觉融入社会进步的使命所在。

  值厦门国际马拉松赛10周年之际,重温中国城市马拉松32年发展史,解析中国城市马拉松由冷转热的缘由,揭示中国城市马拉松盛名之下的隐忧,只盼中国体育能更明晰自身的定位,同时祝愿中国城市马拉松及中国体育越办越好。

  ……………………………………………………………………

  2012年1月7日,厦门,环岛路。

  72岁的刘永仁已经记不清,自己在这条路上奔跑过多少次。人们习惯称他为“厦门铁人”,在刘永仁身后,留下了连续10届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传奇,留下了跑完44个全程和11个半程马拉松的纪录,更留下了关于中国城市马拉松的成长记忆。

  这一天,是刘永仁的生日,也是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生日,一场十年庆典,勾勒出这项金牌路跑赛事的发展轮廓。73643人的参赛规模、近3小时的航拍直播、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数十万民众的沿途呐喊,人们用眼睛、用双腿、用心灵,体味着一座城市的荣耀,见证着一种超越竞技藩篱的狂欢。

  厦门马拉松赛的故事,也是中国城市马拉松的缩影。没有人可以预知,30多年前少人问津的马拉松赛,居然会有今天的声势。“2011全年共举行22场马拉松赛,有近40万人次直接参与到马拉松赛事中”,不久前落幕的2011中国田协马拉松年会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中国马拉松为何能有如此迅猛的发展?驱动城市马拉松不断前行的动力何在?未来的中国马拉松又将走向何方?

  所有问题的答案,或许都该在42.195公里长的马拉松赛道上来寻找。

责编:李宏博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高清组图

更多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