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9月17日消息(记者林馥榆)今年9月20日是第35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9月16日,上海市卫健委会组织开展市级“全国爱牙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开展互动式口腔健康科普,全市30名口腔知名专家将为市民提供义诊咨询服务。

口腔疾病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上海65—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仅为7.9%,恒牙患龋率高达94.3%。

多年前,上海已将“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口腔健康建档及管理,推动老年人口腔疾病综合防治服务”纳入《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依托多轮“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先后组织实施了贫困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一老一小”口腔健康服务模式优化等项目,促进改善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同时,广泛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宣教活动,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探索优化口腔健康检查等。

据了解,今年“全国爱牙日”期间,上海市将以老年口腔健康为重点,组织在全市范围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宣传和引导老年人树立口腔疾病早防早治的健康理念,帮助老年人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老年人如何呵护好牙齿?专家带来几点建议:

坚持早晚刷牙,选用牙间隙清洁工具

人老掉牙不是必然规律。老年人只要口内还有牙齿,就应每天早晚刷牙,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刷牙时不可大力横刷,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

老年人需根据牙缝大小选用邻面清洁工具。牙龈萎缩不明显者,可选用牙线。牙龈萎缩、有明显牙缝者,可选用牙间隙刷,并根据牙缝大小选择不同型号,使用时不要勉强进入,以免损伤牙龈。

假牙也需要每天彻底清洁

无论种植牙、固定假牙、或活动假牙,都和天然牙一样每天需要清洁维护。种植牙和固定假牙不可摘戴,周围可能存留食物残渣及细菌,需刷牙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和冲牙器等。

活动假牙需在每餐后摘下清洁,用软毛刷清洗干净。睡前应摘下活动假牙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假牙清洁剂浸泡,第二天晨起后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戴上。

局部用氟,合理膳食,预防根面龋

老年人多有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由于唾液减少、清洁不到位,牙根处容易发生龋病,即根面龋,是老年人常见口腔疾病之一。

预防根面龋可采取局部用氟方法,如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到医院接受牙齿涂氟等;合理膳食,控制甜食摄入总量和频率,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出现根面龋应及时治疗。

关注牙龈出血和牙齿松动,预防牙周疾病

牙周疾病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如果牙齿清洁不到位,会有牙菌斑堆积,久而久之,牙龈发炎,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终脱落。

如果老年人有牙龈红肿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与移位等问题,需要警惕,应及时就诊,积极治疗牙周疾病,尽量保留天然牙。

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及时修复缺失牙

老年人如果有无法保留的牙齿应及时拔除,如残留的牙冠、牙根,或特别松动的牙齿,否则轻者影响口腔功能,重者引起全身感染,影响生活质量。

老年人牙齿缺失后要及时修复,以维持牙列完整,恢复口腔基本功能,一般在拔牙2-3个月后进行修复。修复缺失牙的方法有活动修复、固定修复、种植修复。

关注口腔黏膜变化,防止发生口腔癌

老年是口腔黏膜疾病高发年龄,老年人应关注口腔黏膜变化,发现口腔内有两周以上没有愈合的溃疡,口腔黏膜有硬结、白色或红色斑块等异常表现后要及时就医。如果口腔黏膜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烟酒嗜好,容易发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应早期预防,戒除烟酒嗜好,不嚼槟榔。

每年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至少洁牙一次

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发展速度快、自我修复能力弱。因此,老年人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提倡每年洁牙一次,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医生还会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口腔疾病发生、控制口腔疾病发展。

编辑:郭振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