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在中医外治技术上的贡献,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医宗扁鹊,创造了中医最早的针砭之术。

2000多年后的今天,在扁鹊故里长清,山东中医药大学率先在全国将中医外治技术纳入课堂,这门焕发青春的学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高树中,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岐黄学者。他从医30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医外治,首次系统挖掘、整理散落在医学典籍中的各种中医外治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外治技术系列专著,极大地便利了中医人学习、查阅、使用。

高树中在实践中发现,恰恰是这些外治技术,很多时候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树中的孩子1989年农历六月初六出生,在第66天的时候开始拉肚子,长达66天。期间历经西药、中药内服、小儿推拿等各种方法,都没有得到治愈。

此时的高树中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针灸课程,为父为医的双重身份,促使他翻遍各种文献资料,最终在图书馆里寻得一个古方。

与上面这种慢性腹泻相类似,急性腹泻可以用津液或者苦酒调和云南白药贴于肚脐;常见的小儿感冒发烧,在没有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就用柴胡注射液滴鼻子,其效果往往立竿见影。在临床探索中,更多简、便、廉、验的外治技术浮出水面,让高树中认识到了外治技术的非凡价值。

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高树中一点点挖掘和整理每一个中医外治技术。

《中医脐疗大全》,系统梳理了155种疾病的脐疗方法,挖掘完善了古老的脐疗方法;

《一针疗法》,将精微渊深的《黄帝内经·灵枢》讲解得深入浅出,更融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将针灸的简便高效推向了新的高度;

还有《中医鼻疗法全书》《中医熨疗法大全》等共计十余部中医外治专著,汇编成《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疗法丛书》,是中医历史上首次针对各种外治疗法的系列学术专著。

2001年,山东中医药大学率先开设中医外治学选修课,让传承数千年的中医外治技术,重新回到了主流学术殿堂。高树中也成为国内首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外治学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并进一步牵头成立国际外治学术组织——世界中联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推广特色鲜明的中医外治技术。

大医之术

攻坚克难勇登攀

杨继国,山东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院长,山东省中医院中医外治中心主任,带队研究和临床实践督灸等外治技术。

这其中,尤其以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最具代表性。这是一种历来被医学界认为难以治愈、又易复发的疾病。但在督脉上使用灸法,即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在中医的理论中,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全身的阳气。重灸督脉,可以补阳气、除寒湿、活血化瘀,不仅可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而且还可以预防保健。

督灸目前已历经四代人的接力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国内领先的完整体系。目前,这项技术被命名为“齐鲁督灸扶阳流派中医药特色技术”,列入山东省的“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整理推广名单”和山东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

项目由督灸第二代传承人杨继国牵头实施。这个团队为培养更多的人才、造福更多的患者,将督灸推向新的高度。

由高树中首创的脐疗,同样有序传承、开枝散叶。这种疗法是以肚脐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从而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020年7月9日,山东省中医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中医外治中心。

在这里,患者可以体验到各种神奇的中医外治技术。除了脐疗、督灸疗法、一针疗法等中医外治中心首创、独创的特色中医外治技术,还有诸多经典外治方法,形成了强大的技术方阵。

中医外疗中心还有全息疗法、官窍疗法、隔物灸疗法、中药熨疗法、拔罐疗法等。各种简便有效的外治技术涵盖了内外妇儿各个领域的多种常见病、疑难病。大医之术,自此走向更广阔的发展之路。

大医之向

创新研究济苍生

高树中、杨继国等专家教授团队,所有的传承、研究、创新,都是围绕造福患者展开,形成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学科建设体系。

造福苍生,就要制定标准、便于学习,普及更多从业者。其中拔罐技术的国际标准,就是这一领域的山东贡献。

造福苍生,还在于不断使用新的材料、研发新的产品,尽量能够让老百姓使用起来更简便、更省钱。

山东中医药大学为此专门成立了中医药新材料研究院,为中医外治技术注入新的力量。不少产品已经实现了居家使用,极大方便了患者。这种研发和创新,符合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也有助于乡村振兴。

目前,山东中医药大学已获得商务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立中医外治国际合作基地和中医药服务出口贸易基地。

这个基地正沿着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阔步前进。

医学无国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中医和西医在同一个舞台上各展风采、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惠泽万千百姓健康。

编辑:唐磊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