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1月17日消息(记者唐磊)从2023年夏季火爆全网的淄博烧烤,到冬季再次点燃全网热情的“尔滨”,两座城市成为全网“顶流”。仔细探索两座城市的“爆火”原因、路径,可以依稀感受到两座城市的“同”与“不同”。淄博和哈尔滨火爆网络的原因是什么?又能给各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怎样的借鉴和参考?为此,央广网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学系主任黄潇婷,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观点。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学系主任黄潇婷

Q1、如何看待山东文旅近期的喊麦推介视频“土”出圈?

看到山东文旅能做出这样的宣传片来,我觉得山东真是找到了新媒体传播时代的感觉了。

此前山东打造“好客山东”文旅品牌,应该是官方主导的品牌营销,在全国范围内领先,并且深入人心。但到了新媒体营销阶段,山东好像一直没找到感觉。我觉得这次的视频特别好玩,很多网友说“土到极致”,但是我觉得它很受欢迎,而且也很受认可,并且这么多省的文旅部门也下场跟进,其实大家表明了对这个视频的认可。

之前跟外地的朋友聊天,大家对山东的印象是文化厚重,不是一个娱乐化的形象。对于打造旅游目的地,宣传方面不能“端着”,不要表现得“神圣不可侵犯”,过于严肃的形象无法让游客与旅游消费挂起钩来。如今的“90后”“00后”,他们要解构原本一些沉重的文化符号,最终走向年轻人所乐于接受的形式,此次山东文旅的喊麦视频让众多年轻网友觉得山东放下了“身段”,至少是非常认真地思考年轻人对于文化的接收接口在哪里。

Q2、此次哈尔滨爆火的原因是什么?

我觉得最本质的原因是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好客度,从政府到当地居民、社会各界对游客的一个态度,对游客展现出来的真心诚意的欢迎,并且转化为行动,很多时候是很细节的,但是积少成多,大家就感受到了这种诚意,游客和当地形成了良性互动。

哈尔滨火爆的另一个原因是传播方面。当地有了服务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彻下来,在各个方面作出了改善,这种态度在网络上被放大了,借助网络的放大效应,助力哈尔滨成为全网“顶流”。

Q3、此次哈尔滨的爆火与淄博烧烤有什么异同点?

我认为当时淄博烧烤爆火是一个比较突然的情况,当地政府应该说接招接得特别快、反应特别快,所以淄博烧烤的热度保持了下来。山东的好客文化以及淄博这座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蕴、经济实力,还有当地居民此前缺乏一个在网络平台上展现自己家乡的机会和窗口,种种因素汇聚到这件事上,大家都表现得特别好,所以淄博烧烤是从政府到民间的一次集中爆发展现。

我觉得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爆火,它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淄博烧烤的经验。但是二者的共性,我觉得值得更多的文旅目的地在营销的时候,或者是改善产品的时候去借鉴:一方面是对游客的态度,另一方面是产品服务质量的提升,我觉得二者之间的共性,就能称之为可以推广的经验。

Q4、您如何看待“山河四省”文旅部门的“疯狂内卷”?

这种“内卷”其实是一个互相促进的一个良性互动,他们看起来是在互相比,但其实是一个相互出招接招,共同完成一出大戏的一个过程。

这种“内卷”也会给游客带来一定好处。在这种互相对比的情况下,除了推出一些好玩的宣传视频外,也需要拿出一些真正的优惠,要么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要么把价格变得优惠一点、免费的服务多一些,这样游客就能享受到真正的优惠。

Q5、如何将这股“流量”变“留量”?

我觉得一方面要去吸引游客的眼球、流量,另一方面还是要把自身的产品布局,包括新的文旅项目选好、做好,也需要省内各地市推动文旅项目创新和升级,共同推动山东省内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到山东游玩的游客觉得不虚此行。

编辑:刘博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