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名运动员同台竞技,全世界大学生运动员汇聚到成都,这座开放多元、生机勃勃,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城市再一次成为焦点。当成都这座青春之城和大运会这场青春之赛相遇,运动成都便多了一张靓丽的“青春名片”。

▲双流体育中心田径场馆(央广网发 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青春,在体育之城绽放

“成都这座城市是我努力奋斗、成就梦想的地方,成都是我心目中最漂亮、最有活力、最热情、最包容、最舒服的城市,也是一座有着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的城市,是一座体育之城。”在回家参赛的“川妹子”吴艳妮看来,成都将为世界带来最出色最无与伦比的一届大运会。

为迎接“青春对决”,成都新建改建大运场馆49座,其中22个场馆打造智慧场馆运行管理平台,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体育特色基地,全市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综合水平进入全国前五。

与硬件基础相得益彰的,是体育赛事全球影响力。近年来,成都将体育作为传播城市影响力、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增强城市发展动能的重要手段,发布《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系统编制实施《“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推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如今,成都已获得多个国际体育组织授予的“黄金主办城市”“卓越贡献城市”等荣誉,体育赛事全球影响力跃居全国第三、体育公共服务质量测评得分全国第一。

在这片土地上,青春绽放,成就无数梦想。以大运会为新的起点,成都将进一步做好世界赛事名城的各项工作,为城市发展增光,为市民生活添彩。

▲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央广网发 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营城,在大运之城谋动

对成都而言,运动风潮自古就有。大运会的举办,更是增强了成都的“运动气质”。

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表示,大运会场馆为未来的多项体育赛事或单项体育赛事做好了准备。

以科技赋能,成都借鉴科技冬奥经验制定《科技赋能大运行动方案》,在场馆建设、赛事保障、数字观赛等方面实施超过170项技术产品,推动创新成果为大运会助力。

作为成都大运会的重要支持力量,志愿者中,除了35所在蓉高校外,还有115所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志愿者。自大运会筹办以来,成都全市青年志愿者注册数量从67万增至139万,新入驻志愿服务组织6300余个。成都大运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的全过程,都极大地丰富了赛事育人资源。

大运会契机之下,以赛兴城的路径更为宽广。以双流为例,作为训练比赛场馆、竞赛项目、金牌数量和参赛选手最多的赛区,双流区将以专业赛事为依托,充分利用已引进的ATP250成都网球公开赛、国际网联世界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等国际大型比赛,接棒大运赛事。

对着力办赛提能的成都来说,一手引进更多赛事,一手举办自主品牌赛事,为的就是最大限度发挥体育赛事给城市带来的综合效益,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成都大运会热度持续升温,2024年羽毛球汤尤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又将接踵而至。在这座城市,体育将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成都街头篮球赛(央广网发 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兴业,向赛事名城前行

在赛事营城的赛道上,成都力求不断突破。2019年高标准举办的第18届世警会创下“规模最大、入境人数最多”的成都纪录,期间接待海内外游客1304.6万人次;成都世乒赛团体赛上,创下一系列“成都速度”;正在进行的大运会上,15分钟的文艺演出创新演绎穿越三千年的古今对话。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顶尖赛事“井喷式”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成都对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统筹推进。

在体育赋能城市转型发展之路上,成都坚持繁荣体育事业与发展体育产业并重。在体育事业上,成都全方位推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体育赛事全球影响力跃居全球第28位。在体育产业上,发布支持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二十条,3年投入70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体育市场主体发展;组建成都市体育产业联盟,成立办赛兴业专家委员会,常态化举办体育产业发展大会,为成都体育产业发展汇聚力量;创建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体淘荟”,持续发布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机会清单,促进体育产业要素有效配置;实施体育消费促进行动,创新培育8大类型的体育消费新场景超200个,为市民参与体育运动增加选择、提升体验。

作为“大运之城”,成都将紧盯数字体育、职业体育、户外休闲运动等产业新赛道,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发展智能和新兴体育装备研发制造、智慧体育设施等高附加值产业。同时,依托自然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户外山地、水上、冰雪运动,打造国际体育旅游目的地,助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青春之成都,迸发出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运动之成都,推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在成都,运动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从“赛事大户”到赛事名城跃升的澎湃动能。

编辑:昌思荣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