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我国多地官员财产公示试点遭遇零投诉零异议。从“第一个吃螃蟹的”新疆阿勒泰市,到之后陆续进行试点的浙江慈溪、湖南浏阳、宁夏银川、宁夏青铜峡等地,包括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在内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公示制度,虽然各地具体操作有较大差异,但结果却非常相似——没有结果。
针对青铜峡市已有一年多“零举报”的现象,反腐学者、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认为,这一现象正是“效果不好”的表现,“说明现在所实行的公示方法有问题”。林喆表示,申报体系中第一个环节就应该是调查,对于官员申报的相关情况,要有一个由群众代表、财务部门、银行和记者共同组成的小组核实。接下来的环节才是公示、惩治及记录在案。林喆认为现在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可以开展这些环节的工作,但相关措施至今都没有启动。
日前,俄总理普京在与外国通讯社负责人会见时表示,俄将对不申报收入的官员实行问责制,尤其是官员对财产、收入、股票等提供不真实信息,俄有关部门将对官员追究责任。普京表示,目前美国对官员不及时申报收入情况可提起刑事诉讼并判刑,但暂时俄没有这样的规定,俄有关部门和专家正在研究制订相关法律草案。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许多法治国家通行的做法。之所以被称作“阳光法案”,是因为它代表了打造廉洁政府的决心,同时契合了民意。而在我国,这项阳光法案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云里雾里。每年的两会有相关议案已连续提出多次,但都无疾而终。
其实,官员财产申报首先需要的是制度保障。制度建设目前处于一种胶着状态,各地对具体实施范围,仍缺少共识。而财产构成的复杂性、核查手段不足、既得利益者的强烈抵触、法律不配套等,使这项深得民心的改革举措踌躇不前。
将官员财产申报上升到法律层面,就会形成效率。墨西哥《信息公开法》颁布后的第7天,有上万名因未能及时申报财产的公务员受到处罚。韩国在1993年宣布实行《金融实名制》之后,1个月内包括韩国大法院法官在内的一大批高官先后辞职。因此,加快官员财产收入申报制度的立法进程,当是解决问题的终结者。(吴新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