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观点 > 正文

由骨灰撒黄河引发的思考
2012-04-05 15:04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昨日,宁夏银川市举行“骨灰撒入黄河集体公祭”活动,31位逝者的骨灰撒入黄河。据了解,银川市殡葬管理所按照惠民殡葬政策,对参加本次绿色殡葬活动的逝者家属每户补助1500元,以倡导绿色、环保殡葬新风俗。这引发笔者许多感想和笔触,文明殡葬说起来容易推广起来难来啊。

  记得去年清明宁夏首次开展了“骨灰撒入黄河集体公祭活动”,仅得到了5位逝者家属的响应。今年再推就有了31位家属的支持,虽说还是少得很,但毕竟有大幅增加。宁夏还积极推行生态殡葬,树葬、草葬等生态殡葬法,希望能逐步被人接受。实施生态殡葬不仅免费,还可领取相应的补助金,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啊。

  殡葬问题政府关心,百姓关情。由厚葬、土葬到薄葬、火葬,从已经开始转变的丧葬方式来看,绿色殡葬观念逐渐为社会所推崇。生态葬节约资源、造福子孙,殡葬方式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火葬也存在环境污染,现代殡葬的新理念是绿色、环保、节约土地,生态葬是继火葬之后,出现的更进步的殡葬方式。树葬将骨灰撒在树下,花葬则是用花坛代替墓穴,花坛上种植花朵。让生命生于自然,归于自然。

  生态葬既文明又有意义,例如,鲜花葬仅需数百元,既节省了资源不浪费土地,也确实造福子孙后代。可笔者认为虽然生态殡葬理念广受认同,但真正选择的人却寥寥无几,备受冷落。

  还是传统观念在主宰国人的选择,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修墓立碑方便后人祭拜。儿女们也想表示一份孝心,希望逝者能够安息。 几千年的民俗传统深深根植在人们的头脑中,一时去除是很难,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别说普通百姓,就是伟人也不能免俗。

  对亲人的怀念纪念贵在心到,而不是形式上的衡量。除了传统观念上的改变,还得从火葬方式上变革,笔者曾读到瑞典生物学家开发出一种所谓最绿色的辞世方式,它使用液氮将尸体急速冷冻,待尸体破碎后再用冻干法去除其中的水分并杀灭微生物。最终的粉末保留了人体中的碳,因此整个过程中的碳排放要比传统火葬减少75%。尸体将先被冻干,粉化,装入马铃薯袋中,浅埋地下;不久,尸体就会降解,营养物质归还土壤,变成肥料而不会污染环境。冻干粉化的过程共分五步,先把尸体被冷冻,放入一个注入液氮的容器中,温度设置为零下192摄氏度,这样尸体就会脱水变脆,和玻璃一样易碎。再将尸体放入一个振荡器里,很快,尸体就会变成一堆浅米色的粉末。用磁铁吸去尸体粉末中的金属痕迹,如金属填充物或者心脏起搏器。最后粉末被装入一个用淀粉制成的可降解的袋子里,浅浅地埋在地下。

  这一科学的方法印证了人从尘土中来,死后回归尘土和朴素真理。笔者常说的人生四大幸事,就是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人能不能把握自己活着的全部事,尚且要打问号,人死之后的事情不知是谁在把握,到少不是你和我,那么费这么些劲干吗?!

  皇帝大修陵墓,是为了不生同样能当皇帝。古埃及人相信遗体不腐,便能永生,古埃及人精通遗体防腐,制作的木乃伊常常能保存上千年。佛教有些教派会保留肉身,肉身不腐引来猜想和膜拜,藏传佛教的活佛保留真身供后人瞻仰祈福。

  共产党是无神论者,但列宁毛泽东都留下了水晶棺和遗体。对列宁遗体防腐处理,是苏联首创,倾苏联全国之力,成本难以统计。处理和护理遗体的防腐液成分一直都是苏联国家一级机密。仅仅这些护理费用每年就需要超过100万美金。金日成的遗体处理也是邀请俄罗斯专家进行的,同样对遗体的初期处理和后期维护都需要巨额的费用,制作成本据估计也超过100万美元,每年的维护成本也在80万美元以上。昂贵的且制造工序繁复水晶棺可保证尸体周遭环境稳定的同时保证遗体可以得到瞻仰。

  有些人到少在生死上是大彻大悟的,邓小平留嘱把骨灰撒向大海,周恩来不留骨灰,撒向江河。我想我这笔平头百姓,既是有来生也进不了天堂,要个肉身骨灰何用,将来会留嘱给儿女骨灰撒向黄河,生于斯养于斯的民族的母亲河。(廉军)

  

责编:刘梦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