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观点 > 正文

引领清明 植树成风尚
2012-04-04 23:31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今年清明节前一天,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200万干部群众共同植树。从2008年清明成为法定假日算起,这已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连续第五年在清明前后义务植树了。他们用辛勤和汗水为北京增添新绿,也身体力行地给开始清明小长假加进新风尚。

  清明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有着丰富而有趣的习俗。除了大家较为熟悉的扫墓、踏青外,人们还在清明禁火、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放风筝、插柳和植树等等。随着时代的变迁,禁火、荡秋千、蹴鞠、打马球已退出人们的生活,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说插柳也非常少见,而最科学、最需要大力提倡的正是义务植树活动。

  首先就气候来说,清明前后气温回暖,加上初春适时的雨雪增加了土壤墒情,在清明前后植树成活率高。所以清明植树的习俗在我国流传至今,一定意义上说清明就是中国古代的 “植树节”。

  其次,倡导清明期间植树也具备为人接受的文化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所特有私家车,在清明节期间携亲友不论郊外踏青或公墓祭扫已非难事。这样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三两亲友可以轻松愉快地栽种几棵赋予亲情与友情的幼小树苗;或者,在祭奠先人的途中与前后,栽种三两棵树苗,可作为标识,也可寄托对逝者的愿望或承载更多的个人意义,加深亲情而又增加一段美好的回忆。

  另外按照一种非常古老的传说,一个人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最幸福的所在;去世后能长眠在自己亲手栽种的树下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那么,人们在清明踏青、祭扫之余,眼望蓝天白云,遥想历史与人生,极有可能想起这古老的传说,从而栽下一株祈求幸福的树。说不定多年以后城郊的山坡与沟畔少了好多处的墓碑,增添了成片的用于树葬的绿荫。

  这样,清明节最终真正成为中国人的植树节,清明植树成为今后中国人一个科学、美好、利人利己更造福子孙的新风尚。(张静)

责编:李江雪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