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8日消息(记者 冯方)9月17日,“第十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学家论坛——国企改革专题”在京举行。第十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获奖理论是《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共同治理研究》,该理论主要贡献人是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杨瑞龙研究组。在论坛上,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如何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家等问题发表了观点。

刘伟: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是最为稀缺的社会发展要素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是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从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刘伟表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培育高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其具有决定性意义。

刘伟表示,对这一体系的培育,一是需要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产权制度;二是需要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内在竞争制度,包括市场经济主体制度即企业制度,也包括市场经济的交易制度即价格制度;三是需要构建稳固的市场经济经济基础制度,既包括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即法治秩序,也包括市场经济信用制度即道德秩序,法治和诚信构成市场经济最深厚,也是最为基本的基础制度。

刘伟进一步表示,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对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言具有不可或缺性,是最为稀缺的社会发展要素。造就世界一流企业家重要的体制条件在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尤其是需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问题,这是造就一流企业家的制度基础;二是培育和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一方面是完善企业制度,特别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完善价格制度,特别是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等制度,产前激励和约束、价格发现和约束等等,这是造就一流企业家最为重要的市场条件;三是培育和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主要是法治制度和信用制度,包括以法治精神为基础的法治秩序,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秩序等方面的构建;四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制,切实在体制上形成政府与市场、总量与结构、宏观与微观、国家与企业等相互间的有效协调机制。

刘伟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家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一命题的两个历史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包括公有资本和非公资本,因而企业家的培育包括不同资本约束下和运营下的企业家,这需要做出开放性探索,才能够真正取得成果。

黄群慧:“双聚焦、双核心”是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主要谈了国企改革中现代新国企与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话题。黄群慧表示,国企改革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始终有两个逻辑:内部逻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宏观角度是做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逐渐聚焦。目前的国企改革,不仅强调效率,更要“双聚焦、双核心”,即“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

黄群慧指出,现代新型国有企业想发挥作用,可以从资本维度、治理维度、技术维度、管理维度四个维度理解。资本维度是指在资本布局上要聚焦应有的使命定位,这种定位可能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推进动态调整。治理维度是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公司治理框架下,通过企业实践“两个一以贯之”。技术维度强调现代化水平提高,增加价值链高端的地位,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管理维度强调内部的市场化管理水平、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要求能够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监管效能。

黄群慧提到,目前国有企业改革聚焦点和以前有所区别。比如,改革要求国有企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在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作用。国有企业承担的功能和一般企业不一样,有些可能不是单纯的效率导向。例如,现代企业制度要想做原创性技术的策源地,可能还要关注未来产业,尤其是需要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其中恰恰面临着经济学经常遇到的问题——越是未来的布局,风险性越高。

对于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黄群慧表示,对国有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长期化绩效考核机制和创新容错机制没有建立和完善,这也是国有企业未来需要改革的一个方向。一份对国有企业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在长期绩效方面的考虑少,相反从严约束方面考虑过多。通过解决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建设现代新型国有企业,才能从大量国有企业里产生世界一流企业。

编辑:张圣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