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2日消息(记者卢海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8月21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同期举办论坛、博览会、大赛及配套活动。博览会突出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效,169家企业展出600余件创新产品,其中首发新品60余款。27款人形机器人整机在博览会上亮相。

大会透露出哪些人形机器人发展新趋势?怎么跑出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度”?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

人形机器人成亮点

盘和林表示,当前市场对具备高效人机交互能力、多功能集成及具有复杂环境适应性的人形机器人需求迫切。得益于深度学习、仿生技术和算力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正逐步走向实际应用,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应用上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技术进步、产业跨越

本届大会展示的人形机器人各有所长,有些摔倒了可以爬起来,有的可以跳舞或者高速跑步,还有的人形机器人可以陪老人聊天。盘和林表示,这反映出人形机器人在关键技术上实现了成长跨步,具体而言,“大脑”高级认知与决策能力增强,“小脑”运动控制更加精准,“肢体”物理结构与执行器也更为灵活。同时,这也反映出产业链生态日益完善,跨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定制化解决方案日益丰富,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此外,随着供应链整合能力的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汽车产业“牵手”人形机器人

今年多家汽车企业与机器人公司合作,计划将人形机器人引入生产线协助工作。汽车产业与人形机器人之间有怎样的合作潜力?盘和林认为,两者技术的互补性,能提高汽车生产线的智能化、柔性化生产水平。汽车产业在精密制造与自动化生产线方面的专长,结合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与环境感知上的优势,有望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同时,合作还能推动技术的创新融合,以机器视觉技术为例,它既能助力汽车实现自动驾驶,也能赋能人形机器人进行物体识别。

编辑:吴海波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