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冯阔

央广网郑州3月19日消息(记者 彭华)“同学们,我身后的这座铜像就是大禹,今天我们将在这里学习大禹治水的精神,探源最早的中国。”“今天我们将在博物馆触摸悠久的华夏历史,寻迹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今年是龙年,请大家看眼前这个绿松石龙的器形,它是我们‘中国龙’的早期轮廓。”……3月14日,河南省偃师市实验小学教师赵宏斌、偃师市伊洛中学教师王真真、洛阳师范学院教师王志冰分别带着他们的学生来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力求通过探究实践的方式在学生们的“拔节孕穗期”向他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之后,处处春气萌动、万象更新,河南省的大中小学生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也俨然有着“顿然草木精神别”之势。3月14日,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开展了学习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五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向中央驻豫及省内20余家媒体的记者展示了五年来河南省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的河南实践。

“进一步推动全省思政课办好、讲好、讲活,提升全省思政课教育质量,要通过‘四个必须’实现:一是必须在打造思政‘金’课上下功夫;二是必须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结合起来;三是必须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四是必须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河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尹洪斌在学习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五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座谈会上说。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多措并举确保全省思政课建设的一体化统筹推进及高质量发展。在2023年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两年一届)上,河南省取得了获奖数量全国第一的好成绩,而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河南省思政课建设的“制胜法宝”。

新质生产力——改革创新为思政授课蓄“势能”

要想思政课“无处不生动”且全程“无困点”并非易事。而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武的课堂上,学生们却全程聚精会神地沉浸在他“评书式”思政课中。“王老师用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们年轻人喜爱的时髦语言以及评书式的授课方式,将近代史上重要时期的场景、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给我们,在关键之处他还会鼓励我们积极思考、参与评论,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建立正确的辩证思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学生曾芝灿表示,他非常喜欢思政课,即使下课后也总会和不少同学一起探讨着课堂上的内容。

据了解,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河南省着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成立了新一届高校思政课指导委员会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共抽调295位思政课专家、组成51个调研组,开展春、秋季思政课“大听课、大调研”活动,做到“一校一议、一课一评”。2022年,河南省更是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全省62位思政课骨干教师集中3个月,根据“分解大道理成小道理,凝结小道理成大道理”的工作思路,分学科编写了200余万字的5门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成书发给全省7500位高校思政课教师,并进行辅导讲学、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实施“大备课、大培训”思政课教师教研能力提升计划,打造30个思政名师工作室、15个大中小学思政课虚拟教研室,培养39名思政课青年骨干教师,组建100人思政轻骑兵(河南思政星火团),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手拉手”集体备课制,开展思政微课、微视频征集等活动,结合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展播、直播思政课,使思政课成为全网点击破亿的“热门课”。

“要讲得生动有趣,除了专业的知识外,思政教师平日里对政治热点和文化的关注及积累也十分重要。比如我喜欢豫剧、大鼓书,我就会在我的课堂上以这样的文化形式讲课,加入一些年轻人熟知的‘网络热词’,语言表达再鲜活一些,结合集体备课的要点、难点、关键知识点设置问答和讨论等环节,不仅学生觉得有趣,还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王武告诉记者,他的课程之所以有今天的效果,离不开河南省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而这些改革创新就像思政课的“新质生产力”,为每一位思政教师带来“势能”。

实践出真知——行走的思政课为立德树人添“动能”

为了进一步推进河南省“大思政课”建设,进一步发挥实践教学在思政育人中的关键作用,河南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拓宽思政课的实践教育,积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将思政课堂开进博物馆、纪念馆、专题展馆等各类文化场馆,通过对文化、文物、史实、人物、精神等的深入讲解和沉浸式的体验,将思政课的理论内容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实践收获,为河南省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增添强大“动能”,为全省的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中华文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学习了大禹顾而忘私、艰苦奋斗的精神,我要向他学习。”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参加完“行走的思政课”,洛阳市偃师区实验小学学生肖焯豪感慨,“这样的形式非常有趣,也让我更加热爱河南、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祖国。”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上,我们积极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将思政‘小课堂’链接社会‘大课堂’,形成了体验性、适应性、探究性实践学习的教法和学法,打造‘沉浸式’‘非约定式’思政实践教育,破解了传统思政课教学中课堂空间封闭、资源单一、知行分离等问题。”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志冰以“探源文明曙光 传承中华文脉”为题,带领学生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育。

“我们学院的创办人李光宇先生多次强调,不管公办民办都是党办,不管体制内体制外,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不例外,因此作为民办院校,我们也始终把立德树人工作放在首位,并提出集团所有高校都要着力建设好党建思政学习场馆。”郑州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德欣介绍,为使学生在校内能够经常接受思政课的实践教育,学校斥资3000万在校内建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馆,通过声、光、电等多种前沿互动技术,把中宣部公布的第一批46种精神以专题形式进行了多元化、沉浸式的展示,并组建了教师宣讲团和学生宣讲团,“场馆从建好后,每天都有不少学生主动来到馆内参观,思政课成为了学校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郭德欣笑着告诉记者。在展馆尾厅的互动答题PK屏前,记者看到,不少大学生争先上阵抢答,主动对观摩、学习到的党史知识进行检验。

育人先育师——云端集体备课为教师培养增“效能”

洛阳师范学院作为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联盟洛阳片区建设的牵头单位,与洛阳市教育局一起搭建了“河洛云思政一体化虚拟教研室”,筹建了洛阳片区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并委任洛阳师范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宋文献担任组长,组织全市公办、民办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通过线上虚拟教研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并接受指导组的专家指导,这样的方式为洛阳片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快速培养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提升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效能”。

结束了河洛云思政一体化虚拟教研室的集体教研活动后,宋文献告诉记者,洛阳片区在河南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省里要求的“全程贯穿”与“学段差异”相结合的要求,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内容,做到育人主题一以贯之、教育内容纵向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大中小各个学段知识相互联系和贯通,使学生知识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完善。

在洛阳师范学院举行的思政一体化教学“金课”展示活动上,来自洛阳市嵩县江苏双鱼实验学校的小学部思政课教师于琳琳向大家展示了思政课《请到我的家乡来》,学生们通过观看家乡的宣传片,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熟悉的家乡样子,通过地图由大到小认识自己家乡的位置和所处地域,在课堂上以导游身份为家乡代言,并以亲身经历介绍家乡的特色经典和文化典故,最后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做好家乡振兴的小主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誓言。

“作为老城人你为什么觉得骄傲”中学组的思政金课展示上,来自洛阳市状元红初级中学的教师许晓桦开课便以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为引入,将洛阳的传统文化与文旅时政热点相结合,通过与学生对话、身着汉服的方式打造沉浸式课堂,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分享欲,高质量地向中学生们讲授了《奏长河古韵 绘老城风华》。

大学思政金课的授课教师栾波向记者谈了她对“如何备好一堂思政‘金课’”的看法,“首先要了解需要上一节什么样的课、大学生们的情绪状态以及他们对这个课程的理解是怎样的;其次要在备课时结合国家政策的变化和时事热点,让理论高度贴近实际,就像今天的思政课,我把前两天自己看到的热点新闻融入今天的课程中,大学生们能听得津津有味,全程无睡意、无困点;再次要不断拓宽知识储备,围绕一个主题扩大关联知识点,分析好课程主题背后所蕴含的哲理;最后要考虑如何创新授课形式,引起学生共鸣,启发学生自己思考”。

从集中展示中,不难发现,通过云端集体备课,洛阳市围绕一个思政课主题设计的不同学段的课程,能够达到教育方向一致、层次逐渐丰富、内容逐渐加深,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思政育人效果。

而郑州工商学院作为民办院校同样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自己的“独门秘技”。为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校为教师提供高标准办公用房1136平方,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单列经费,确保按照在校生总数生均不低于40元/年的思政课专项经费、生均不低于30元/年的网络思政经费的标准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配足经费,2022年3月起,学校每月为每位教师发放500元津贴,按照1:320的师生比配备思政课教师人数。据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珊介绍,学校实施了“6课时授课+8课时听课+2次教学反思+导师制”四维立体的思政课教师培养模式:邀请省内的思政课专家对学校思政课教师进行授课指导;组织学校思政课老教师开展“传、帮、带”向新教师授课,使新教师尽快掌握思政课的授课形式、授课要点、课程设计等;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全省思政课观摩和云端集体备课、教研、研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组织校内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政公开课比拼。

育人先育师,通过在教师队伍建设及素养提升方面的不断发力、不断创新和“一盘棋”统筹,为河南蓄积了澎湃的教育力量,使河南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出新出彩。

编辑:张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