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8月28日消息(记者 罗晓英) 为加快推进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福建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行动计划》围绕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企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绿色信贷规模大幅增长,较2021年末翻一番;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
二、重点任务
在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实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行动。加强节能低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加快生态环保产业、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等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以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为重点,实施碳中和关键技术与示范等省科技计划项目,加快推动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提升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和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福建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功能,推动一批国家级绿色科技成果在闽落地转化。
6月18日,第二十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举行(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培育壮大新兴绿色产业,持续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保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以及绿色服务产业,积极推进福州高新区等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到2025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3%。
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传统行业升级提升行动,以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对标能效标杆水平,推动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重点行业企业有序实施改造升级,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底,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园区15个,绿色工厂150家。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高于14%。
开展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循环链接、推动节能降碳、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加强污染集中治理等方面开展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显著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
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0%。
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环节源头减量,到2025年,全省农膜回收率达到85%,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深化快递业绿色转型升级,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30万个。
在围绕价值实现,着力打造生态产业链方面,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积极推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施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工程,每年新培育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200个以上。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推进深海装备养殖试点、打造深海装备养殖全产业链、实施渔业养殖设施提升改造,推动康旅、茶旅、农旅、渔旅等跨界融合,打造一批知名的精品旅游线路,提供更多优质生态旅游产品。
武夷山国家公园(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持续增值,到2025年绿肥养分还田率达到50%以上,有机肥推广率达60%以上。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育成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性农业新品种。
武夷山玉女峰(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平台,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力争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推进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设、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拓展排污权的污染物交易种类、推进碳排放权和碳汇交易,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持续推进林业碳汇交易,探索开展省级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藻类海水养殖碳汇试点。
强化绿色金融支持,积极开发绿色消费贷、绿色按揭贷、绿色理财等金融产品,推广“林票”制度等,丰富农业、林业金融创新产品、碳金融产品,力争2022-2025年,绿色信贷年均增速高于25%。
在坚持先立后破,推动能源产业提质增效方面,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加快海上风电开发,“十四五”期间增加装机400万千瓦。稳步推进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有序推进新型储能设施发展,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60万千瓦以上。
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施工、运维等产业链,做优做强锂电新能源新材料千亿产业集群。
培优扶强能源产业市场主体,探索推进海峡两岸能源融合发展,建设两岸能源资源中转平台。
推进智慧能源建设与应用,“十四五”期间,电能替代新增用电量200亿千瓦时以上。
在强化绿色理念,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方面,实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到2025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
实施绿色建筑推广行动,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
实施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改造行动,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85%以上。
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完善绿色产品消费激励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碳普惠机制、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
三、保障措施
在完善制度体系方面,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
强化政策支撑,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有效保障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纺织服装等制造业主导产业的融资需求,加大对食品加工、冶金、建材等传统行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融资支持。
强化要素保障,以绿色低碳制造业、清洁生产产业、特色现代农业、绿色康养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服务业等为重点,建立健全绿色产业项目库。
同时,加强经验总结凝练和复制推广,对行之有效的重大改革举措和成功经验做法,成熟一条、推广一条,力争探索一批绿色产品价值可实现、绿色技术可应用、绿色生活成时尚的福建绿色发展新模式。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