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大连7月15日消息(记者 于芳菲)7月14日,在大连市普兰店区皮口辽参小镇核心区域的鑫玉龙国家级海洋牧场5G平台上,一箱箱用透明网箱装着的鲟鱼顺着滑梯被投放到海里的网箱中,开启了它的海洋生活之旅,也拉开了“普兰店区百亿级鲟鱼辽参产业园鲟鱼入海启动仪式”活动的序幕。

入海典礼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于芳菲 摄)

5G+助力 实现产能经济最大化

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本次进入海洋牧场中的鲟鱼,可在科技的助力下享受幸福的海里生活。这里依托5G数字化平台,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利用循环水处理、智慧型数字渔业等系统,采用先进的隔热保温技术,可根据鱼类生长需要,实时调控水环境参数,为鲟鱼生长创造最佳环境。 5G+海洋牧场的应用,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养殖,有效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投入和劳动成本,提高了养殖的工作效率和产品产出,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节能减耗。它不仅可以缓解传统近海养殖带来的环境压力,还可以通过检测水文环境,减少养殖病害,提高以海参、鲟鱼为核心的渔业产品质量和产量,实现水产养殖的安全可控和产能经济最大化。

大连普兰店区海洋牧场(央广网记者 于芳菲 摄)

北纬39度海域优势 推进“三大产业”融合

鲟鱼是极具经济价值的大型鱼类。目前我国鲟鱼养殖多在山区且全部为淡水养殖,由于淡水养殖的鲟鱼相对土腥味较重,生食时寄生虫感染的风险较大,鱼卵生产的鱼子酱品质也受影响。作为冷温性鱼类,鲟鱼海水咸化养殖海水咸化养殖可以增加鲟鱼的肌肉弹性,提高呈味氨基酸含量,使其味道更鲜美。

为进一步提升鲟鱼的品质,解决淡水养殖鲟鱼的这些问题,依托皮口街道平岛所处的北纬39度海域资源优势,大连普兰店区建设以鲟鱼、辽参为特色产业集群的陆海统筹三产融合示范区,逐步打造“百亿级国家鲟鱼辽参数字产业园”,以数字化科技为引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在这片国家级海洋牧场中,将建设1000个海上离岸深水网箱和2座面积200亩的大型围网以及产品加工厂,打造国内最大的海水鲟鱼养殖基地。项目将通过渔光互补立体养殖新模式,推进辽参、鲟鱼、光伏“三大产业”有机融合。

海洋牧场5G平台(央广网记者 于芳菲 摄)

推动产业链升级 打造国家级海参小镇

普兰店区委书记周振雷表示,该项目将成为该区融合发展的典范,为我国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产业模式与示范样板。项目将通过渔光互补立体养殖新模式,推进辽参、鲟鱼、光伏“三大产业”有机融合,不断加强鲟鱼、辽参种源的引进开发、培育,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化成果转化运用,加强智能化、数字化养殖管理,建立产品评判标准体系,加快形成本土驯化、良种引进与繁育、种苗销售、生态养殖、精细加工的技术体系,推动鲟鱼、辽参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现“一条鱼、一根参”到一个产业链的转化,力争3-5年内产值均达到百亿级,打造国内领先的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

文旅融合上,普兰店区将以平岛辽参小镇生态旅游景区为蓝本,突出鲟鱼、海参两大特色主题,做好结合文章。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邀请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设计策划,建设一批智慧农场、康养民宿、产业展馆等文旅项目,力争到2024年实现从4A级晋升到5A级,真正将辽参小镇打造成为具有普兰店特色、大连特色的国家级海参小镇。普兰店区将携手长海县共同发展,以海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区域海洋产业层次,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大连海洋现代化建设助力。

编辑:于芳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