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三环,CBD区域“含金量”再升级。3月22日,全国首家新设的外商独资券商渣打证券正式开业,首都金融业冲刺一季度“开门红”再添新成果。记者近日从市委金融办、市委金融工委、市金融监管局获悉,一系列标志性企业和项目纷纷在京落地,为首都金融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渣打证券是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北京加快金融领域“两区”建设的重要成果。“我们对中国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一直充满信心。”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

北京吸引外资“强磁场”效应凸显,近年来引得多家标志性金融机构落户。中意财险外方的投资占比从原来的49%提升到100%,成为独资财险公司;美国桥水投资管理公司在京设立了私募基金北京分公司……今年一季度,16个重要金融机构和企业项目落地北京。

据统计,2023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663.1亿元,同比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9.8%,创年度占比新高;贡献全市约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成为北京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

如何更好发挥首都金融支柱作用,推进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在科技金融方面,北京利用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契机,不断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北京市注重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科创企业的能力,不断深化认股权综合服务等方面的试点改革,并进一步健全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机构)被投企业服务机制,推动机构推荐的上千家被投企业纳入市区两级“服务包”,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被投企业快速成长。

在“三大工程”(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灾后重建等重点领域,金融部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接重大项目融资需求。京东平谷智能产业园“平急两用”项目批复贷款20亿元,本月已发放贷款1.8亿元,成功实现本市首个“平急两用”项目贷款落地。

近年来,北京直接融资成绩亮眼,北京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每年都超过1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一。截至2月末,北京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805家次,其中境内上市476家,总市值排名全国第一,境外上市329家次。北京新三板挂牌公司企业数量和总股本也位居全国首位。今年以来,北京新增7家上市企业,其中境内3家、境外4家。目前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是开市时的3倍多,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一半,今年以来新增上市企业6家。

在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方面,北京市一直致力于提升企业发展“软环境”,先后出台多轮金融营商环境系列改革政策。与此同时,北京市金融部门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强化央地协同的机制,持续强化风险监测,稳妥有序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首都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环境。

编辑:王进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