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8月18日消息(记者徐鹏 赵家慧)今年7月,安徽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合肥市发现,派河流域王建沟等区域整改不力,雨污分流不到位,雨天污水直排、溢流现象多发,水环境问题突出。

对此,合肥经开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督查组指出的问题,已积极开展全面自查,多部门联合开展问题原因分析,加快相关治理项目的推进。

雨污分流不彻底 系统治理不到位

派河是巢湖重要支流,总长60公里,流域面积585平方公里,涉及合肥高新区、肥西县、经开区等县区,水环境承载负荷大,确保派河水质稳定达标事关巢湖综合治理成效。

王建沟为派河左岸一级支流,是巢湖流域42条攻坚河流之一。安徽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督查中指出,近年来,派河水质改善成效明显,但王建沟等区域水环境治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桃枝路泵站(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督察发现,合肥经开区桃枝路雨水泵站有截流污水溢流入河,在河面形成明显污染带。取样监测显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为240mg/L、17mg/L和1.62mg/L,分别超地表水Ⅲ类标准11倍、16倍和7.1倍。

由于王建沟等区域雨污分流整治仍不彻底,雨天时有大量雨水混入污水管网,无法及时处理的大量污水又漫溢至雨水管网,通过经开区桃枝路、蓬莱路雨水泵站分别直排派河和王建沟,对河流水质造成污染。

此外,经开区为减轻辖区内雨季污水漫溢影响王建沟水质问题,在与相邻县区交界处污水转输管上建设了污水限流闸,限制相邻县区入经开区的污水流量,污水漫溢问题从经开区转移到了周边,雨天污水直排入河问题从王建沟转嫁到了派河干流。

督察组在最终的原因分析中提出,高新区、肥西县、经开区工程建设滞后,雨污分流整治不彻底,在水环境治理中各自为政,未形成治污合力;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对中央反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举一反三不够、统筹谋划不足,在水环境治理中缺乏系统思维,导致派河流域王建沟等区域内污水直排、溢流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

污染多集中雨季 曾多次开展整治

8月10日,央广网记者来到了位于排云路与卫星路交口附近的桃枝路泵站。

记者注意到,该站位于排云路尽头,南侧紧邻派河。当天,在泵站院子的深池内,一台大型排水机器并未运转,池中未见水流。“这个泵站是雨水泵站,只有下雨的时候才会直接向河里排水,这段时间都没雨所以干了。”站内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道,“如果雨污分流没分好,是会有污染。”不过,对于环保督查一事他并不清楚。

派河大桥附近水质未见异常(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

随后,记者沿派河北岸向下游探访。当日天朗气清,肉眼观察下,派河水体颜色正常,未见明显的污染物,也未散发出异味。在派河大桥及桃枝路泵站附近,记者暂未看见到排污口及污水。

“我们的工作方案是排涝方案,降雨达到规定的水位高度后就要开闸进行排涝,至于水是从何而来的,泵站并不清楚。”当天上午,桃枝路泵站负责人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水环境治理,源头是关键。合肥经开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17年到2020年,经开区陆续投资了6亿元,虽然通过污水处理厂扩建、管网改造、截污等工程。但是,“目前王建沟由于暴雨容易积涝、晴天河道水质枯竭,这几个问题还比较突出。”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根据公开报道显示,自中央环保督察开展以来,经开区累计投入约40亿,开展雨污整治、黑臭水体整治、水质达标等水环境工程建设。

2022年,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再次会同辖区各河长制成员单位,统筹推进全区雨污分流专项整治工作。督促全区308家涉水工业企业围绕雨污混接错接、面源污染、环境应急措施未落实、故意违法排污等四类问题限时开展自查自纠。

此外,推行现场指导与水质检测相结合、联合约谈与书面警示相结合的帮扶模式,累计开展工业企业现场指导300余家次,水质检测1000余次,联合约谈70余家次,下达警示函58份,推动一大批存在水环境问题的工业企业完成彻底整改。

期间,对5家存在涉水环境违法行为的工业企业予以查封,对11家工业企业立案查处,关闭散乱污3家,并利用网站和信用平台公开曝光。

三方面推进工作 启用智慧化管理

记者从合肥经开区管委会了解到,为保障派河运河廊道水质,2022年3月份合肥市启动派河治理专项行动,王建沟水质断面考核标准同步提升到Ⅲ类。经派河治理专项行动后,王建沟水质明显改善,2022年3月至7月考核均值一直稳定达到Ⅲ类水,尤其是今年污染浓度显著下降,主要污染物氨氮均值较2022年上半年同期下降75%。

不过,雨季仍会在Ⅳ类、Ⅴ类水之间波动,指标不够稳定。据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原因主要在于肥西西部组团污水处理厂二期还没建成投运,需要向经开区污水处理厂过渡转输。

“但在雨季跨区域转输污水会导致经开区污水处理厂超负荷,无法及时处理的污水冒溢到地势低的经开区云谷路等路面,再通过道路雨水系统排到蓬莱路泵站、桃枝路泵站等,对河流水质造成污染。”该负责人表示,这也是省督察反馈的主要问题。

王建沟流域图(央广网发 图片源自合肥市生态环境局)

此外,王建沟流域全部是高密度建设的建成区,城市地表面源污染相对较严重,造成雨后河道排口的出水水质观感较差。“河道缺乏基流和生态性,对污染的内源和外源几乎没有任何自净和消纳能力,尤其是上游段。”

为推进问题彻底整改,经开区在前期治理的工作基础上,加快推进整治。主要从强化排水管理、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和主动开展辖区共建三个方面推进工作。

“在市级统筹下,通过辖区共建、上下游联动,根治科学城转输管雨天污水外溢问题。”该负责人表示,此外,经开区加快推进王建沟中游生态修复工程、方兴大道中水提升泵站等在建工程。

其中,在已建成的王建沟上游生态修复工程的基础上,推进王建沟中游生态修复工程,中游通过利用高压走廊、企业、高校空闲地等拓宽河道,新建19个生态滤池,把单纯的地下排水箱涵,改成自然生态的地表河道,来解决水安全、水污染和水生态等问题,方兴大道中水提升泵站为后期王建沟上游明渠段提供生态基流。确保2023年主体工程建成,力争2024年年中投运。

同时,将雨污管网问题监管、整治纳入常态化,智慧化管理重点排水户排口。目前,该区已启动第一批重点排水户及区界监测监管项目,形成监测预警—问题处置—结果反馈的预警调度平台和APP,一期拟安装监测点500套,王建沟流域336套,目前已安装60套。

编辑:张宣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