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13日消息(记者徐秋韵)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亲临合肥,明确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合肥市牢记嘱托、迎难而上,把巢湖综合治理和流域生态保护摆在突出位置,以包公铁腕精神治污染、以愚公移山精神抓环保,系统实施“五大工程”。目前,巢湖这张“最好名片”正在精彩呈现。

11月12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局长余忠勇介绍了巢湖综合治理工作最新进展。

据余忠勇介绍,巢湖综合治理实施了碧水工程,聚焦“四源同治”,点线面结合、内外源统筹,再造“一湖清泉水”。治理“点源”污染,合肥城区建成污水处理厂15座、提标升级11座,处理总规模比“十二五”末提升1倍以上;治理“线源”污染,统筹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加大清水河流保护,杭埠河等清水河流水质常年保持Ⅲ类以上。治理“面源”污染,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技术应用17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2%。治理“内源”污染,加强蓝藻防控,投入近4亿元建设藻水分离站4座、深井处理装置3座。清淤巢湖及重污染河流底泥共630万方。

实施安澜工程,聚焦疏堵结合,上拦、下排、边分、固堤,确保“一方百姓安”。着眼于防洪、排洪、蓄洪,合肥市又谋划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全面提高防洪减灾水平。推进巢湖防洪治理,累计完成投资18.6亿元,治理堤岸线124.8公里,2020年汛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助推引江济淮工程加快建设,构建巢湖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聚焦系统治理,打造十大环湖湿地、百里生态绿廊、千顷飘香田园、万顷生物栖息地,扮靓“一道风景线”。近年来,合肥高标准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项目,目前8个已完成保护修复任务,恢复修复湿地面积6.2万亩。加快推进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一至六期项目,完成投资285.6亿元,治理修复露采矿山52座。构筑水源涵养绿色长廊,2018年以来完成植树造林29万亩,新增森林长廊7000公里。

实施绿色发展工程,聚焦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建好“一条经济带”。聚焦“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如建设环湖绿色有机农业带,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生态康养、科技服务、绿色金融等高端服务业等。

实施富民共享工程,聚焦宜居宜业,建设山水宜居城市、环湖特色小镇、美丽示范乡村,绘就“一幅好图景”。大力培育特色小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聚力打造巢湖发展的民生名片,构建了“长丰休闲采摘”“庐江乡村体验”“巢湖湖光山色”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新格局。

编辑:鲍玉婵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