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从单兵作战到抱团突围 建德组团包干带来镇村蝶变

2019-01-25 15:53:00来源:浙江在线

  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自杭州市“百千万”活动以来,建德市发扬“寿昌经验”的优良传统,开展“组团包干八大行动”。一年多时间,建德市3772名干部,离开“案头”走向“田头”、熟悉“户头”,实现256个村和社区全覆盖。

  这是一轮部门与乡镇捆绑式的组团竞赛。建德干部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美丽建德建设等八大中心工作,将解决群众困难放在首位,市领导领衔示范,部门合力破难。活动以来,已累计解决问题4000余个,其中杭州交办问题1046个。

  薄弱村来了特派员

  组团作战助力乡村振兴

  “我想帮助梅坪村挖掘更多的梅文化,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建德市管干部邵国金,如今多了一个“头衔”——梅坪村的乡村振兴特派员。在他看来,这既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周,他都要到村里“转一转”,帮助村里理一理思路,跟进村里的项目。

  今年4月开始,建德市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大任务,选派了131名市管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村级经济,帮助村里“强党建、促发展、优治理”。

  除了给特派员定制了走访手册,走访干部还拿到了“三张清单”:走访清单、党建清单和责任清单。坚持问题导向,听民声、解民意,摸准基层实情,掌握民生诉求,把民生难题办准、办实、办到群众的心坎里。

  在高铁新区,80个移民村集中移民资金入股,创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园。“这不仅让我们移民村成为股东,还为村里600多位移民群众提供了就业平台。”建德市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每村每年可实现分红收入至少7万元。

  从单兵作战到抱团突围,从撒胡椒粉式的“输血”脱困到集中移民资金“造血”致富,建德这一创新做法,不仅将80个移民村的移民资金转变为保值增值的股金,并融合高铁新区土地等要素资源,确保移民资金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今年10月份以来,建德“组团包干”走访再升级,全市机关干部延伸走访联系服务企业,带着经营情况必问等“五个必问”,集中开展“双聚”走访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走访企业554家,规上企业352家,收集问题398条(次),解决问题107个。

  深入田间地头

  美丽村镇开启新蝶变

  民生实事解决了,心情舒畅了,干劲也足了,给美丽乡村带来了一系列的新变化。

  在杭州市规划局的帮扶下,建德市大慈岩镇的面貌焕然一新,青山绿水掩映下,一排徽派建筑为小镇注入了新活力。“现在家里变漂亮了,政府对我们返乡创业也有了很多好政策。”一直在外经商的叶吉看到了家乡的新变化,在老家大慈岩村办起了民宿。

  在寿昌镇,消失了近50年的水街,以极富诗意的方式重回大众视野。“如何在做好引水工程的情况下,不破坏原有的历史风貌?”寿昌镇干部汪旭飞说,当初水街改造陷入两难,“组团包干”团队邀请了水利、园林、规划等专家现场指导,难题很快迎刃而解。

  立下“责任状”、倒排“时间表”、细化“施工图”……在“组团包干”工作机制的带动下,广大镇村民众得了实惠,年轻干部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历练。

  “在农家院里和群众谈一谈,了解他们的诉求,比听10堂课还管用。”建德市民政局干部张文城说,这一年,他与同事们共同努力,把服务延伸到了结对的大同镇丰畈村,探索成立了“驻村工作室”,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民生政策解答等服务,打通了与群众沟通的“最后一公里”。

  你离群众越近,群众离你也越近——建德市统计局李剑在调研札记中写下感悟。他说,一些干部最开始有想法,怕听不懂方言,担心热脸贴了冷屁股;还有的怕走山路、怕吃苦。但是走了几趟以后,认为“走和不走,大不一样”。现在,各级干部走访入户成了常态。

  从不会走、不敢走,到现在能走善访,建德各级干部以“产业发展、人才保障、美丽生态、基层组织”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组团包干”的部门优势,做起工作来更有底气了。(浙江在线记者 周洲 通讯员 詹聪颖)

编辑: 曹文君

从单兵作战到抱团突围 建德组团包干带来镇村蝶变

自杭州市“百千万”活动以来,建德市发扬“寿昌经验”的优良传统,开展“组团包干八大行动”。一年多时间,建德市3772名干部,离开“案头”走向“田头”、熟悉“户头”,实现256个村和社区全覆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