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小城镇整治让镇区变城区 义乌后宅人迎来全新生活

2019-02-20 14:57:00来源:浙江在线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用这句话来形容义乌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最为恰当不过。在过去的两年多里,义乌全市的小城镇向陈容旧貌宣战,向杂乱无章宣战,向城镇顽疾宣战,描就了一幅小镇蝶变的美丽画卷,奏响了一首美好生活的富民曲。

  在这个过程中,百姓是参与者,更是获益者。蝶变后的小城镇,带来全新的美好生活,大幅提升了百姓的满足感、获得感。这一点,在后宅街道体现得尤为明显。

  后宅是义乌的北大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后宅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城乡面貌十分落后,城市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一直处于“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状况。

  2018年,后宅街道被列入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验收对象,一场由内而外的蜕变也由此开始。经过街道干群的共同努力,后宅破茧重生。如今,徜徉在后宅街道,不仅能享受城市般的生活,也能领略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后宅人的生活更是日益丰富和精彩。

  办好民生事 镇区变城区

  “乌伤驿站”,富有文艺气息四个字,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是后宅一个生态公厕的名字。以“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为理念,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后宅将公厕造得既先进又实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乌伤驿站”共有上下两层。一层是配合了智能化除臭、空气质量检测等技术的厕所和母婴室,二层是极具小资情调的休息区。如今,后宅居民在“乌伤驿站”如厕后,还上到二层品一杯咖啡、读一本好书。过去的“厕所臭味”变成了“文化香味”,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公厕的传统认知。

  “民生无小事。在小城镇整治中,我们把着力点放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上,通过落成一系列群众呼声最高、需求最强烈的项目,切实解决民生需求,在改善后宅环境的同时,也让这里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生活更加宜居。”后宅街道办事处主任金旭东告诉记者。

  “曲苑茶楼”是后宅借助民间资本落成的另外一个民生项目。整个建筑包含了戏台、广场、茶楼等设施,突出复古情怀,以红砖为主建材,显得别有韵味。“现在这里也是我们义乌文化下乡的固定地点,平常每逢星期一、三、五,都会演出《骆宾王》《徐侨》等婺剧戏曲,已经成为后宅以及附近镇街居民茶味饭后的重要集聚场所。”后宅街道规划所所长吴小飞告诉记者。

  除了建成和提升一系列公共设施外,后宅也把关注点放到停车难等一些其他的民生问题上。

  为了解决镇区停车难问题,后宅将让利于民进行到底,不仅开放了街道大院用于公共停车,还主动拆除行政执法大队办公楼,利用腾后土地建造了一个拥有70余个停车位的停车场。此外,后宅在全街道拆除办公楼、镇区厂房等近1.5万平方米,在镇区中心区腾出停车位3000余个。

  做好“文化+” 农村变景区

  “小城镇整治既要提升城镇面貌,更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后宅街道办事处常务副主任陈勇告诉记者,对于如何做好“文化+”,后宅有着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在后宅的宅二村,有一个“芦塘通斋”,这也是当地在小城镇整治中建设起来的项目。利用宅二村村口的芦塘水资源,再梳理该村理学名师叶由庚师从徐侨、徐侨师从朱熹的文化脉络,后宅提出在宅二村打造“芦塘文化小镇”。该小镇以“芦塘通斋”为核心,分文化、功能和旅游三大区块,以绿水青山与诗词歌赋为主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芦塘文化小镇”已经引进“根据地”“龚响春土鸡煲”“曹村牛系列餐饮”等三家本地骨干特色农家餐饮经营主体。在它们的带动下,另外46家农家餐饮主体也纷纷入驻。整个项目撬动投资约520万元,同时引进集教学、培训、休闲为一体的足球公园项目,总投资近百万元。

  将村庄变景区,后宅的曹村也有着自己的实践。当地乡贤投资1.5亿元,流转了村里周边的山坡与农田,建立“花间乐园”农耕休闲观光园。去年国庆期间,“花间乐园”试营业,门票收入达到了500 万元。

  如今,后宅新兴农旅产业与传统产业互补,形成了相得益彰的良好发展格局。(浙江在线记者 黄玉环 通讯员 吴青青)

编辑: 曹文君

小城镇整治让镇区变城区 义乌后宅人迎来全新生活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用这句话来形容义乌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最为恰当不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