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中国乡村调查 > 乡土乡情

汉川特色曲艺:汉川善书

2014-01-28 16:09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汉川善书是盛行于湖北省汉川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地方性曲艺曲种,自清朝乾隆年间形成曲艺形式以来,已有二百六十余年历史。它从宗教的“说善书”脱胎而来,是我国善书艺术中一朵耀眼的奇葩,是善书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本地化的结果。已于2006年被列入国务院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善书是我国宗教文化和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顾名思义是劝善之书,劝人为善而去不善。由于善书是一种叙述体,不象戏剧那样要求化妆,其形式简单,易于继承,一般四人一个班子,演出形式简单灵活,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故善书很快被人接受,并发展演变成为汉川的曲艺曲种。

  根据现有资料和线索,经过搜集、挖掘,初步找到(包括知名而无版本)的案传共三百六十五本,其中代表性的传统案传有《四下河南》、《珍珠塔》、《安安送米》等二十七本;群众喜爱经常宣讲的传统案传有《金玉满堂》、《滴血成珠》、《双善桥》等二百九十本;移植改编的案传有《张羽煮海》、《劈华山》、《三世仇》等三十八本;新创作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案传有《何月英的婚事》、《杨菊香翻身记》、《李二姣割谷》、等十本。这些案传现在全部都能进行宣讲。

  汉川善书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可概括为十个字:“正派、雅致、动听、感人、完整。汉川善书的演出形态特点是“韵散相间,讲唱结合。”分为讲、唱、答、对四项。“讲”即叙述,是善书案传故事中的散文部分,又称为“梗子”。“唱”即宣词,是善书案传故事中的韵文部分。“答”就是在宣词的过程中扶案先生针对宣词内容的插白。“对”就是上、下场时演员之间起衔接剧情的过渡性质的对白。“讲、唱、答、对”四项都以“舌生花”、“口生香”、“脸生色”、“目生光”为艺术标准,善表喜怒哀乐之感,能调观众内心之情。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夏恩博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