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时评|基层减负切忌“雷声大雨点小”

2019-03-28 15:2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28日消息(记者晁向荣)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通知要求,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

  《通知》印发后赢得了基层的掌声一片。近日,多家媒体深入基层调查采访,发现长久以来,基层考核中重“痕”不重“绩”等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一直备受诟病,此次中央明确提出为基层减负,可谓为基层工作开出了一剂“良方”。

  《人民日报》近日在其专栏《干部状态新观察·基层减负进行时》中,对基层在实行痕迹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形式主义进行了采访调研,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考核忽视结果导向,基层容易学会“见招拆招”。

  记者在西北某乡采访时,有村干部反映,上级部门的督查检查工作有时忽视结果导向,干得怎么样是一码事,干的过程是否有记录、材料是否齐全是另一码事。结果工作做了,却因为材料有瑕疵而遭到批评,让一些基层干部想不通。

  东部某乡镇一位党委副书记坦言:“有些形式主义,真是被逼出来的。上级考核督导,都以图片和文字为准,不管成效如何,就看有没有留痕。基层人少事多责任大,上级处处要留痕,造成了基层人员和精力浪费。”有乡镇干部表示,督查考核是指挥棒,重视过程、忽视结果很容易让基层学会“见招拆招”,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造成恶性循环。

  第二个问题:有的第三方考核不靠谱。

  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目前扶贫工作、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以及乡村文化工作的考核,都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查,看似客观中立,实际上很容易造成形式主义。据他介绍,目前第三方机构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社会组织、高校或企业,看到当前第三方检查评估需求量较大,于是匆忙组成“草台班子”,评价标准的制定,既不专业又不接地气,造成上级决策和基层实际的脱离。

  第三个问题:下达任务与实际脱节,做与不做都可能被问责。

  据基层干部反映,有的任务与当地实际有差距,如果采取常规手段,往往难以完成指标,督查考评自然过不了关。而一旦放手去做,免不了要突破规则,有时甚至弄虚作假。因此,面对艰巨的任务和严厉的考评,基层干部做与不做都有被问责的风险。

  问题赤裸裸,改变很急迫。《人民日报》的报道对多地进行的探索也进行了介绍,比如,湖北恩施鹤峰县合并精简微信工作群、山东青岛李沧区严格管控责任状等等。对此,新华网发表评论:中央的减负“礼包”,赢得基层广泛点赞。但也要避免“对症不下药”、慢落实、假落实的情况。

  评论说,落实是最好的重视。在叫好之余,如何让基层减负措施落地生效?关键就在一个“实”字,切忌“雷声大、雨点小”。

  首先,应在“领导带头”上下实功,防止命令式部署。通知重点是整顿工作作风,而改进作风的关键在领导干部。通知强调,调查研究、执法检查等要轻车简从、务求实效,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举措。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因此,领导干部要在以身作则上见行动,在整改落实上作表率,释放出上行下效的正能量。

  第二,应在“解决问题”上出实招,防止机械式操作。基层减负呼声由来已久,然而,一些地方盲目以减少工作代替减轻负担;有的地方减少了现场会议,却在视频会议上加码。表面上在减负,实则是在减效,类似这些都是简单照搬的表现。让通知落实落地,防止“浮”于文字、机械操作,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在解决基层“高压”问题上下实功夫。

  第三,应在“落地执行”上求实效,防止口号式落实。树立结果导向应在通知执行过程中,严格监督减负落实情况,察实情、问实效。以实实在在的减负成效来衡量制度落地的效果,坚决防止口号式落实,方能防止基层减负“雷声大、雨点小”。

编辑: 孔明

时评|基层减负切忌“雷声大雨点小”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通知要求,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