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咱八亿农民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2018-12-22 10:35:00来源:央广网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也给广大农民和“三农”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为我国“三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点明了方向。
  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提到,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认为,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也必须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是40年来中国改革、中国高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本期嘉宾: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朱启臻
  朱启瑧:今年是中国改革的40周年,也是农村改革的40年。农村的改革起源于1978年,小岗村18个农民按下了鲜红的手印,把土地分到了老百姓手中,开启了我们包产到户、双层经营体制的一个新阶段。由此开始,我们的乡村就活起来了。由于包产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有精力、有能力从事其他的事情。所以农村的改革可以说是我们40年改革的原始动力和40年改革不断取得进步的原动力。
  农村改革,始终处在我国改革的基础地位,比如说,第一我们粮食的保障:我们过去从缺吃少穿,到丰年有余,到今天农产品的极大丰富,这是一个保障;另外一个保障是劳动力的保障,我们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镇化,都需要大批的劳动力,像我们推动中国制造这样巨大的成就,没有大量的劳动力是不可能的。那么劳动力从哪来?就是农民通过乡村的改革获得了解放,释放出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他们就进城打工,从农业领域转到了非农业领域,从乡村转到了城市。
  没有农村的成功的改革,也就没有工业化和城镇化,甚至没有市场经济。是谁开启了市场经济的先河?也是农民。当农民有了剩余精力的时候,他们就挑着担子,挎着篮子,把剩余的农副产品卖到了城市。所以我们后来把它作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必要补充。所以,农村改革,我们无论怎么去评价它都不为过,因为它是中国40年高速发展的重要的基础。
  改革从农村开始,也只能从农村开始。
  朱启臻认为,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谓重中之重。未来,中国的改革依然需要走“农村路线”,需要激发农村的动力与活力。
  朱启瑧: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的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面临的各种各样的新的挑战也与过去不同了。但是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就是改革,国家的发展依然要走农村优先的道路。
  只有激发、激活农村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为中国进一步的振兴,进一步的发展来提供动力。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以激发农民的自身动力,内在活力为重点。其中,在一号文件里面专门提到,要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的限制和阻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乡村的活力在下降,而这种下降并不是由于农民自身的原因,而是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比如说土地问题,很多农民的主体地位被排斥了,他不再以为土地是他的,也不把土地的保护作为自己神圣的责任,所以现在中央提出来的按照三权分置,实际上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给土地重新确立新的主体。
  乡村振兴是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战略,它蕴含了很多方面,只有通过实现一系列的振兴,才能够把乡村建成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乡村,把农业变成有吸引力的产业,让农民变成受羡慕的职业,把乡村变成美丽幸福的家园。只有如此,乡村才能由衰败变成兴旺,而只有乡村兴旺了,我们的国家才能兴旺。这个不是一个口号,因为乡村兴旺了,它可以继续为国家的城镇化、工业化,为国家的繁荣继续提供动力。
编辑: 马婧婧

咱八亿农民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