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乡村文化人才 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2018-10-04 23:0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5日消息 (记者史敏、靳雷、张毛清、何鹏、杜虎)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一个富裕兴旺、文明宜居的乡村,离不开乡土文化人才,让我们重视发掘、培育和壮大这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以此带动和营造成千上万个乡村,兴起浩荡的文明之风。今天,带您认识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油画家熊庆华。
  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开埠两百多年了,这个座落在东荆河上的典型江汉平原小镇,有6万人口,虽说叫通海口,可实际上并没有码头,不过,4万亩的水面、2万亩的西兰花让这里的农村别具特色。
  熊庆华如今是网上小有名气的油画家,在北京的画廊办过三次展览。他随意穿件黑色T恤,齐颈的头发略带弯曲,有几分画家的模样。
  记者:你从小就在这个村里长大吧?
  熊庆华:噢对,离开这个村子的时间非常短,
  记者:这村子里面像你这样喜欢画的人也就独你一个吧?还有别人吗?
  熊庆华:以前有,但是慢慢的,可能就由于生活条件把他改变了,无法坚持下去吧。
  记者:你那些小伙伴们没有跟着你画?
  熊庆华:他们都去打工去了,基本上不在家。
  熊庆华从小就爱画画,对着照片,三描两画,作品就出来了,老师同学都夸奖,坚定了他画画的决心。可惜,画画耽误了他太多写作业的时间,成绩不好,学是实在没法再继续上了,但是画画却没有停下来,哪怕在最穷困的日子,连50块钱都拿不出来了,他心里对画画的渴望还是把他拉回到了画布前。
  熊庆华:最困难的就是我第一个小孩出生的时候,那个时候准备放弃画画了。就想自己出去打工。但是打几天工以后,觉得还是忘不了画画,觉得自己做其它的事没什么劲,只有画画才能找回自己的一点自信。干体力活干不过别人,找不到一种自己生存的价值。
    但是对于一个没有收入来源的普通农民来说,画画就需要钱。怎样找钱,成了他最大的难题。摸摸小鱼,捉泥鳅鳝鱼放到市场上卖,换一点小钱买笔。
  熊庆华总有些别人想不到的想法。他的画里,总有一种有趣的张力,比如杀猪前人和猪缠斗的场景、挑水过河时脚下一滑即将摔倒的一瞬……他说,这就是凭个人感觉。
  熊庆华:我不太喜欢那些纯抽象的东西。毕加索无论是画什么,但还是会有一个生活中的原型。我的画还算具象的吧。掺杂了想象、童年的梦幻,想营造超现实的环境。 
  熊庆华最小的孩子今年还不满周岁,多数时间都非常安静。他的妻子说,熊庆华并不像他的画那么有趣。
  熊庆华妻子:古怪吧,他要是高兴的话还跟你说一两句话,要是不高兴,他就会吼你。
  对他只在家里闷头画画,妻子表现得很宽容。
  庆华妻子:他就是不出去,你有什么办法呢?他适应不了。出去嘛,就得听人家的,他受不了。我儿子3岁的时候,我出去打工,在广东、深圳,长的时候,一年才回家一次。
  提到家里的经济压力,熊庆华很淡定。不过,没钱,也确实影响了他的画画。
  庆华:油画材料根本没有,工具顶多就是那种很小的“小牙膏”,一点的油画颜料,调色油也没有,自己还要做画布,就是用一种白布,在上面做底子。在油画布上面画,又不敢下笔了,因为好不容易才做到这一点,万一画的画脏了怎么办?而且花的钱很多画几笔不敢画了,因为怕画坏,得特别谨慎,必须非常有把握才能画。
  熊庆华的作品第一次被卖出是在2010年。那时他的画在网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口碑。知道有人买自己的画,他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庆华:我不敢相信,但是当时自己觉得我那几部作品是非常好的,非常不同于别人的。
  一个农民,几乎没出过远门,守着一方乡土,却有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如今,办了自己的画展、有了专门的经纪人。他的成功从何而来呢?
  庆华:我就喜欢不停的想象,就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想。因为我们这边没有山,你就可能就画不出那山水画的那种感觉。所以更多的都画的是人物。
  记者:哪个西方的画家对您影响比较深?
  熊庆华:肯定是毕加索。因为我早期的话比较喜欢他方块的那种作品,立体主义,全部都是一些方方块块,把人都简洁成一个个方,再自己组合,然后就吸引了我。这种构筑方式潜移默化地对我有一些影响。
  在熊庆华的永长河村,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镇长周国红透露,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村子,就出了6个上清华北大的学生。
  这不是偶然的。这个村有底蕴,这个地方的人肯吃苦,像熊庆华,他76年的,今年40多岁,二十多年专注地干一件事情,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他成功了。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只要你执着,只要你追求,只要你勤奋,成功最后都属于你。
  熊庆华说现在自己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虽然不是村里最有钱的,但比一般的打工者还是要好一些。他自己觉得成功了吗?
  庆华:我不想把自己说得天花乱坠,但是这种无形资产不是一个有钱人所能比拟的,比如说永长河村的名字,你要想在全国露一下脸,完全靠做广告的形式,你要多少金钱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对不对?但是我就轻松地实现了,可能更多的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现在熊庆华不喜欢别人再把他跟毕加索挂上钩,他说他就是自己。为了成为自己,他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
  庆华:我平时跟别人说笑话,说我需要三头六臂才能完成我所有想做的事情。比如说一个头两双手画画,然后一个头两双手去到外面游荡,搞摄影去,再一双手就做一些手工DIY,可能这样才能满足我生活的需要。
  记者:您对未来还有什么计划?
  熊庆华:成大画家。
  短评:《乡村文化人才 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熊庆华跟诸多成名在乡里的文化人才不同,没想着就势迁往城市,去过乡邻们羡慕的美好生活,而是明确要留在乡村、就地实现他的“大画家”梦。显然他考量了如何更有利于他的油画创作。他的油画题材几乎源于乡土,田里收稻、河里捕鱼、农市交易、骑牛拉车、拖拉机上路、农家少年玩耍,这是他自小熟悉的生活。留守此地,作画的氛围是广袤的乡野、淳朴的乡民、入耳的乡音,灵感可能随时迸发,也无忌于“天马行空”;而进入城市,林立的高楼、喧嚣的街道、难免的应酬,真可能阻隔、碾压、甚至穷尽他那些夸张奇妙的略带粗糙的原生态式的画风。
  如此来看,留守乡村于他利好。那么,于这个乡村呢?是不是同样利好?已有几多见识的熊庆华自然这番肯定。当记者问他对乡村有何贡献?他一再说“无形的贡献”“无形的资产”。
  面对身边的这位本土画家,一日比一日有名,慕名而来的城里人越来越多,可以有两种心态和选择:一是,羡慕、旁观、看热闹;二是,借鸡生蛋、借势发财、借力振兴。前者当然不用做什么,咽下口水就行。后者则要费番心思,尤其是付诸行动。譬如可以以熊庆华新建的油画工作室兼美丽家园为轴心,整顿周边环境,让河汊更清澈起来,地里的油菜花连片种植更绚丽惊艳,村里的老房子改造成特色民宿,餐桌上摆出当地有机食材烹饪的佳馔……这里可以是写生基地、摄影胜景、乡村游乐园,美丽乡村便能应运而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面的干部群众要积极开动脑筋、寻找抓手,而乡村文化人才就是有力的抓手之一,就看你能不能抓住,能不能脚踏实地干起来。

编辑: 马婧婧

乡村文化人才 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一个富裕兴旺、文明宜居的乡村,离不开乡土文化人才,让我们重视发掘、培育和壮大这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以此带动和营造成千上万个乡村,兴起浩荡的文明之风。今天请听《奋斗之路》,带您认识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油画家熊庆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