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乡村里“最可爱的人”|一个人、一座山、一种精神

2019-08-01 10:1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1日消息(记者刘璐 贺威通 山西运城台谭丽红 建华 张强)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我国,每年都有许多军人脱下戎装,离开曾经锻炼成长过的部队回到地方。这其中,很多人选择回到农村创业,用满腔热情帮助家乡和村民脱贫致富。他们用军人特有的敢于挑战、善于协同、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光发热。“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中国乡村之声推出特别策划《乡村里“最可爱的人”》,让我们走近一群在乡村里默默奉献、为民造福的退伍军人,聆听那些“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动人故事。

  荆保山曾是青藏高原保卫国家重要输油管道的管线兵,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上一干就是十七年,其间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团以上嘉奖。退伍后的荆保山背上行囊,义无反顾来到山西省平陆县云盖寺瞭望台看山护林。当兵时,他为祖国站岗放哨,守护大西北;退伍后,他坚守忠诚,看护山林30多年,用一名退伍军人的执着书写了一种军人精神。

  1987年,荆保山部队服役17年转业,退伍后的他并没有褪去军人的职责与使命,来到山西省平陆县云盖寺瞭望台看山护林,这一干就是30多年。如今,退休后的他,依然放不下这片山林,做着义务监督员工作。

  记者采访当天正是荆保山巡山的日子,记者一路驱车从水泥路到沙石路,从沙石路再到羊肠小道,终于在一片山林间找到了荆保山。

  荆保山: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了,但我还是林场的义务监督员,这边是我的管护责任区,2394亩,守护这林地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看看心情不舒畅,看看以后就放心了。

  记者眼前的一片油松林,就是荆保山的责任区,也是荆保山日夜守护了30多年的地方。昔日胳膊粗的小树如今已经需要一个人环抱,十万亩油松林覆盖在山梁间,是荆保山最大的成就,也是最大的骄傲。

  荆保山:我看着这树长大,心里非常高兴,老百姓在黄土高原造林费了不少劲,我一定要把树看好,把林子看好。

  荆保山是山西平陆人,1970年冬,18岁的他当兵去了几千里之外的唐古拉山。1987年,荆保山转业回到家乡平陆县,来到了位于中条山腹地、海拔1460米的云盖寺林区一个破破烂烂的瞭望台。

  虽然眼前的“家”破败简陋,但当他登上瞭望台,看着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松林时,他以军人特有的使命感告诫自己:“这林子可是平陆几代人的心血,一定要把它看好!危险再大我也不能退缩!”

  就这样,几十年来,这片山林到处留下了荆保山的足迹,他没有旷工过一天,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没有漏报一次火情,清查各类进山人员2万多人次。考虑到身体原因,组织上多次劝他调动工作,他都婉言拒绝了。每天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却从不马虎,从未懈怠。

  荆保山:这个地方是我最早的瞭望台,1987年转业回来,来到这儿。

  在荆保山工作的瞭望台小屋里,只有电台、望远镜、手电筒等护林用品和简单的炊具。山路崎岖难行,每次步行下山需要一天时间,买蔬菜、日用品要到15公里外的村镇,挑水要到4里外的山沟。荆保山每次巡山要好几个小时,常常是连滚带爬、汗流浃背。在这常人难以忍受寂寞的大山,荆保山拿着每月400多元的微薄工资,默默坚守。他说,这都源于军人不忘初心的使命。

  荆保山:就我一个人,一间房,守着一座山,我们国家森林面积提高,我心里非常高兴。我当兵的第一个愿望是想入党,把一生交给党,第二个愿望就是守好林。

  一个人、一间房,守护着一座山。常年防火不松懈,昼夜值班不失职。荆保山时刻提醒自己,工作上的事情绝不马虎。

  有一次荆保山在巡山时,发现云盖寺管护站附近乡镇林业点上有起火迹象,这一点点火星,会让满山的松林毁于一旦。但这时他无法联络上4公里外的联系点,一旦时机延误,后果不堪设想。荆保山心急如焚,情急之下,他拿起手电筒,拄着一根树枝,向联系点飞奔。天黑路滑,荆保山腿部被撞伤,脸上也被树枝刮出了血,但他全然不顾,终于及时报告,避免了一场重大火灾。

  1999年2月,荆保山发现小岭村有火情,在向场部汇报后,他带领土地庙灭火队队员们扑向了山火。由于风向突转,火借风势,刹那间包围了队员们,4名队员倒在了火海中。冲出火海的荆保山顾不得浑身多处烧伤,抱着战友的遗体放声大哭。

  荆保山:当时大火把我们卷进去了,跑出来了几个人,他们几个没跑出去,牺牲了。

  这些年,对牺牲的战友,荆保山念念不忘,每年清明都要到烈士坟前祭奠,还把组织给他的慰问金送到烈士家人的手中。每次巡山途径墓地,荆宝山也都会来看看牺牲的战友。

  如果说孤独寂寞不可怕,长年累月的坚守不可怕,那直面生死应该是最大的挑战,然而死里逃生、天人永隔依然没有吓退荆保山,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看守山林的信念。

  看山护林30多年来,荆保山不仅保证自己的责任区不少一棵树,不着一次火,还多次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责任区外的火情,受到各级林业部门的嘉奖。几十年来,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工作,恪守清寒与孤独,却从不马虎,从未懈怠,把山林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如今他光荣退休,他说自己对得起党,对得起山,对得起林,唯一对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家人。

  荆保山:我从部队退伍不褪色,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我还是林场的义务监督员,还要继续把自己的护林工作干好。

  从军人到护林员,这中间连着信仰,写着忠诚;从高原到深山,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甘于奉献的精神。几十年的执着坚持,荆保山把爱献给了大山,把自己融入了大山,换来了油松林绿满山坡。在荆保山的身上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只有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这就是军人退伍不褪色的高尚品质。

编辑: 孔明

乡村里“最可爱的人”|一个人、一座山、一种精神

荆保山曾是青藏高原保卫国家重要输油管道的管线兵,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上一干就是十七年,其间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团以上嘉奖。退伍后的荆保山背上行囊,义无反顾来到山西省平陆县云盖寺瞭望台看山护林。当兵时,他为祖国站岗放哨,守护大西北;退伍后,他坚守忠诚,看护山林30多年,用一名退伍军人的执着书写了一种军人精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