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浙江金星村致富“三棵树” “人人有事做 家家有收入”

2018-03-19 15:1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9日消息(记者刘瑜颖 陈瑜艳 衢州台郑时培)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2006年8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金星村考察,嘱托金星村村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这就是新农村。”12年来,村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门前一汪碧水,远眺重重青山。当地村民种植茶树、银杏和无花果,把这“三棵树”发展成生态绿色的大产业。如今,金星村人均收入25000元左右,比12年前翻了3番。

  2006年8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走进开化县金星村,正遇见不少村民在加工、包装茶叶。他停下脚步,与村民攀谈起来。当他了解到村民们通过种植和加工茶叶,每年有三千多元收入时,当场鼓励村干部和村民要多种茶叶,让“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10多年来,金星村牢记嘱托,不断扩大茶园种植面积,从三百多亩增加到一千多亩,村民收入逐年增长。

  村民李君:总书记真的为我们找到了一棵致富树,现在光茶叶这一项,平均每人每年就有一万多元。真正把我们身边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金星村还通过茶叶品牌化建设,使茶叶的销售价格翻了一番。金星村支部书记郑初一:

  郑初一:我们这个茶叶原来比较粗制的,现在都是精品,品牌越做越大,家家户户95%以上都有开化龙顶,一年足够有2万块钱收入,1亩茶园就有5千到1万。

  金星村不光做大了茶叶产业,还扩大无花果的种植面积,开发出无花果酒、无花果饮料、无花果酵素、无花果的香皂、无花果果脯、果干、果茶等系列产品,把小小的一棵无花果发展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大产业,这也是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12年前,习近平随意走进村民刘玉兰的家门。好客的刘玉兰见来了客人,拿出自己家种的无花果,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那一幕,刘玉兰至今记忆犹新。

  习近平的话,点燃了刘玉兰的创业梦想。她把习近平的话转告给在外工作的儿子周平。周平听说后,决定扩大无花果的种植规模,开发无花果系列产品。

  周平:第一次我们从金华种苗基地进了一批,然后我们又从山东烟台进了一批。当时没有统一标准,统一的叫法,所以当时无花果没有形成大的市场,知道的人很少。

  周平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50多个品种中选出9个品种进行培育,在全省推广、种植。2014年,浙江省无花果产业协会成立,周平担任副会长,主持编制的《无花果基地建设标准》和《无花果栽培标准》成为行业规范。

  周平:2007年开始,我就规划了一下,画了一个线路图,从浙江开始到江苏,然后走到四川,从那边转过来,拜访了很多种植户,还有一些无花果的加工企业。

  在周平的带动下,金星村建起无花果种植基地,迅速发展到全省各地,并向全国各地推广。全省无花果种植面积由当初的二千多亩,发展到现在的三万多亩。仅周平一家每年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为了记住那一天,他们把每年的8月16日定为“无花果节”。

  除了茶叶和无花果,以千年银杏树为标志性景点的金星村旅游业也是风生水起。12年前,习近平在将要离开金星村时,看到村口的银杏树,根须外露,枝叶稀疏,已经没有生机。他沉重地停下脚步,嘱咐村支书郑初一要保护好这棵树。现在,每当看到这棵银杏树,郑初一就会想起习近平站在树前与大家交谈的情景。

  郑初一:现在回想起来,总书记不光是要我们保护好这棵古树,其实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只有环境好了,我们村里下一步才有更大的发展。

  郑初一想明白后,和村民一道拉来黄土、石子,盖住露出的根须,还砌起一个石圈,围住树的根部,这棵千年银杏树从此起死回生。之后,金星村重新规划,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建设根杏大道,种下一大片银杏树苗;修建古埠头、小公园,还把村里废弃的大会堂,改造成“农家乐”。每到秋天银杏黄时,来金星村拍摄、写生、观景的游客挤满整个村子。

  郑初一:这里吃饭基本上每一天三四百人,三四百人是什么概念?当年我们村里一个月也见不到三四百人,现在是一天,一个农家乐。

  原本在外务工的村民看到其中的商机,大都回村办起农家乐和中、高端民宿。2006年,金星村有四分之一的村民在外务工,到2016年只有不到七分之一的村民在外从事销售、管理等工作。

  村民夏成军之前一直在外做厨师,每年有五六万块钱的收入。几年前,看到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他辞去工作回村,利用自己家的房子办起了“农家乐”。现在每年有二十多万元的收入。

  夏成军:在家里开这个农家乐还可以,比外面打工强多了。

  十多年来,金星村的“三棵树”,逐渐发展成富有特色的“生态绿色”大产业,成为村民的“摇钱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当初的6000元,增加到今年的25000元左右。金星村也由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金星村支部书记郑初一:

  郑初一:这个十年的变化,比以前五十年的变化还多,翻天覆地的变化。白墙黑瓦花格窗,把这个村子里面搞得这么漂亮以后,我们原来出租的五千一栋一年都租不掉,现在三万一栋都租不到,我们整个村庄家家户户的房子都升值了。

  村民收入提高了,集体经济富裕了,村民们家家户户盖了新房,买了新车,村容村貌发生重大变化。金星村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还通过集污纳管工程统一收集、处理全村的污水,村庄更整洁漂亮。绕村而过的马金溪通过整治,变得更加清澈、宽广,两岸风景如画。

  郑初一:建好十个公厕,按标准化建的,把一百零几户的旱厕全部拆除,每个自然村都有公厕,有的自然村两个,像我这个自然村大一点,三个。而且是最好的厕所,有好多游客把公厕认为是茶室,喝茶的地方,没有感觉到公厕会有这么漂亮。

  通过村庄整治,村道更宽、更整洁,村民的庭院种下花草树木,变得更美。村集体还投资一百多万元,在300多亩茶园中套种了银杏树苗。郑初一说,不用几年,这些银杏树将成为金星村又一道特色景观,富有金星村特色的美丽山水、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庭院将吸引更多游客来旅游度假。再过三到五年,村民收入可以再翻一番,村民们将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孔明 王肖军]

编辑: 孔明

浙江金星村致富“三棵树” “人人有事做 家家有收入”

2006年8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金星村考察,嘱托金星村村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这就是新农村。”12年来,村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