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型职业农民三大特点助力现代农业

2017-07-11 09:2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11日消息(记者刘源源 李鑫)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什么样叫“人才”?说白了就是有本事的,比别人能干的。在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英额堡村,有一位职业农民叫王清河,他就是个人才。同样是种果树,他的收益就是比别人高。原因就是,相比之下,王清河更加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手里有本经济账。

  王清河今年58岁,是吉林四平土生土长的庄稼人。年轻时,他靠传统农业养家糊口,饱尝了“汗没少流,钱没咋挣”的心酸。如今,王清河依旧没少流汗,可是他的收入却比以前涨了太多,成了村里的“大款”。

  王清河:今年不愁卖。今年行情好,年前1.5元,现在2.5到3元了。

  记者:30万株,一株挣1.7块钱,那一年挣不少钱呢?

  王清河:能挣50多万呢。

  记者:在农村算上一个大款了。

  王清河:那也算不上,反正现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算可以。

  王清河说,经营苗木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苗木播种、嫁接、培植再到起苗,需要不少劳动力。自己的经营,也给乡亲们带来了收入。

  王清河:我一年的工钱在50万左右,除了苗圃之外还有果园、绿化苗圃。一共将近20多垧地。每年雇佣十二三个人,多的时候能有30到50人。我这是有空、有活干就可以来,家里忙了就可以回去。每个人在我这一年能挣个一万五六,就是指夏天的六七月份。

  除了苗木产业,王清河还承包了6公顷山地,种了一万多颗苹果树,去年卖苹果收入20万元左右。因为自身做的好,他发起成立的祥和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了周边很多农户的加入。

  王清河:他看到你真正收到效益的时候,才会跟着你一起做。不然你劝他做也不会做,首先把自己搞好,挣到钱了才会跟着你做。

  其实,在铁东区种苹果、搞苗圃树苗培育的不在少数,但是能达到王清河如此多的销售额和最终收益的却几乎没有。王清河说,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他学习技术,注重品质;第二他紧跟市场,生产市场需要、效益好的果品。

  记者:这些技术都是怎么学到的呢?

  王清河:很多方面,比如拜师、参加各种展会、自学、网上学习,到任何时候都是学无止境。

  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这就是王清河作为“职业农民”的三大特点。他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个很复杂的名字,在他的理解中,就是要有创新思维,紧跟市场的需求,这也是效益提升的关键。

  王清河:很多的品种我们自己认为不错,到市场做调查,消费者不喜欢。不引进新品种,光是老品种也不行,例如新引进的“新苹红”一斤可以卖到7块、8块。“123”也就能卖到3毛、2毛5,我这一斤果能值10多斤果的价值。

  市场是主体、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能带动就业,这是王清河眼中的职业农民。于是,每每进行品种改良,他先到市场调查;每个品种在引进前,他先弄清栽培管理的技术;他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依托规模效益,带动周边百姓致富。

  除了紧跟政策、加强自身的学习,王清河也经常参加职业农民培训。四平市铁东区农林水利局副局长刘久彦说,铁东将加大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王清河似的职业农民。

  刘久彦:我们铁东区要进一步加大农业调整的力度,强化职业农民的培训,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学习和掌握结构调整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和品牌打造的力度,通过品牌的打造能够促进整个全区农业的体质和增效,促进农民的增收。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与传统农民相比,职业农民不仅能够通过种地来实现养家糊口,更能通过种地奔小康,实现致富。

编辑: 孔明

新型职业农民三大特点助力现代农业

在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英额堡村,有一位职业农民叫王清河,他就是个人才。同样是种果树,他的收益就是比别人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