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一带一路中原文化|借助互联网重生的琴书艺术

2017-05-20 18:1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世界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原地区的文化、风物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书写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丁舞是江苏省邳州市铁佛镇的一名琴书艺人,从艺三十多年,他达到过巅峰,也经历过低谷,但他从未怀疑过这门艺术的生命力。在别人的不解中,丁舞寻找着传统曲艺发展的机会。

  丁舞原名丁相宇,1964年出生于邳州市连防乡连后村。19岁时,丁舞拜师冯招生学习琴书,成为丘祖龙门派柴门第19代传人。谈起自己的盲人老师,丁舞至今记忆犹新。

  丁舞:老师很好,很谦虚。因为他不识字,所以我提的建议他都会接受。

  丁舞说,三十年前的演出基本上都是逢集赶会,每次演出半小时收费2分钱,听众一般每天至少得花一毛钱听书。那时候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是十四五块钱,而他们一天的演出可以拿到二十块钱。

  丁舞:一个集市上有唱坠子的,唱大鼓的,说评书的,唱扬琴的,唱柳琴戏的。有一个人唱的,也有两个人唱的,三个人唱的,还有五六个人唱的,那个时候集市真的是太热闹了。

  相比较于二三十年前的如日中天,现在的集会上已经没有琴书表演了。从受追捧,到门可罗雀,丁舞倒是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丁舞:打个比方,原来家里收麦子是用刀割,收到家里后就在场上打场,后来有了脱粒机,收割机,以前那些就没人用了。娱乐也是这个道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

  进入互联网+的时代,老百姓几乎人人一部手机,群众获取娱乐信息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而丁舞选择坚守自己从事的琴书艺术:

  丁舞:什么样的笑最高级?当然是源于幽默的笑。你说完一句话,对方当时没笑,等他反应过来了会笑的更开心,越想这句话越想笑,这种笑,它是一种艺术的笑。

  目前丁舞每个月仍有十次八次外出演出的机会,他对于民间的演出市场并不悲观,他甚至看到了网上的机会:

  丁舞:网上有不少年轻人喜欢听,有二十多岁的,有三十多岁的。所以,并不是只有老年人听琴书,只要艺术好,人们都会接受的。

  2012年在市文化广场演出的一唱《罗成算卦》,经市文化馆工作人员上传到视频网站后,至今点播量已经超过了10万次,这给了丁舞很大的启发。他说他准备跟市文化馆接触一下合作一下。

  丁舞:我已经考虑好几年,准备在文化馆找一间房子,设一个网络平台,通过电脑,有一个摄像头,直播也行,咱摄下来发到微信上也行,这门艺术肯定能火。街上不能唱了,集镇不能唱了,那我们就在手机里面,在网络上做,要勇于面对现实嘛。

编辑: 王肖军

一带一路中原文化|借助互联网重生的琴书艺术

丁舞是江苏省邳州市铁佛镇的一名琴书艺人,从艺三十多年,他达到过巅峰,也经历过低谷,但他从未怀疑过这门艺术的生命力。在别人的不解中,丁舞寻找着传统曲艺发展的机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