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华北之肾”白洋淀环境保护--不给子孙后代留遗憾

2017-04-13 14:4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13日消息(记者李鑫 杜震 孟晓光)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提出的“生态任务”。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白洋淀是“华北明珠”,对京津冀区域的生态涵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多年前,这里的生态系统曾面临困难紧张的局面,通过多方的努力,如今的白洋淀水清了、水净了,生态系统正在逐渐的恢复。

  白洋淀方圆366平方公里,水域清澈,烟波浩淼,遍布的芦苇荡把淀区自然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0多个淀泊,有“华北之肾”的称号。四月的白洋淀芦芽竞出,满目葱茸,水鸟从低空掠过,鱼儿不时的跃出水面。

  白洋淀里,有一些驾船的艄公,他们多是景区的保洁员。艄公周大爷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一手扶着桨,一手挑起一丈多长的抄子,把散落在白洋淀里的水草、塑料瓶打捞起来。

  周大爷:我们要是忙,到旅游的时候四点就得来,现在不忙7点半到8点,晚上4点多就下班。

  周大爷今年六十多岁了,像他这样的保洁员,仅白洋淀大观园景区就有12名,他们都是淀区里的居民,任务都是驾船打捞淀里的垃圾。

  记者:一个月给多少钱?

  周大爷:一千来块钱,够花了。

  白洋淀水草丰茂,动植物繁多,拥有鸟类近200种、淡水鱼类50多种、荷花300多个品种。据专家介绍,白洋淀年平均蒸发1773.4毫米,蒸发和渗漏量近3亿立方米,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对维系地区生态系统平衡、调节京津冀地区气候、补充地下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白洋淀85%的面积在安新县。从安新县白洋淀码头乘船,向东行驶20分钟,有一个叫做王家寨的村子,这个村子紧邻白洋淀景区最大景点——大观园,是淀区内唯一一个靠船出行的小岛。村民王大姐说,村里有4000多人,年轻人基本选择了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多是些老年人。

  王大姐:俺们这是给人家做手工。

  记者:一天能织几个?

  王大姐:6、7个吧,6块织一个。

  王大姐正在编织的网叫地龙,是捕鱼用的,她说,由于用途较少,网的价格一降再降,织网的她每天的收入只有30元左右。村民陈大妈是织苇席的,芦苇是就地取材,但是价格也太低,赚不了钱,不过陈大妈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她们不能、内心里也不愿从事其他的活动。

  记者:通过卖这个苇席你家收入是多少啊?

  大妈:卖不了多少,18,就织两个席子得了,这么大年纪了。

  记者:织两张,一张18,费的功夫还不小。

  大妈:也没有收入,这个村年轻的都走了。

  根据安新县的统计,白洋淀淀区居民的年人均收入水平,平均要低于平原地区20%—30%,一池清水献华北,多年来,白洋淀周边的县市对保护白洋淀做出了巨大牺牲。安新县环保局局长陈建斌:

  陈建斌:环保就是白洋淀的命脉。淀区周边有一些工业项目,我们采取最严格的的审批和最严厉的处罚制度,一是没有园区的项目不落地,有了园区以后项目单项还要通过环保验收。

  多年前,由于持续干旱、上游水源短缺、地表植被毁损、生物群种衰减,白洋淀生态系统一度面临十分危险的境地。近年来,安新县陆续关停了上游污染企业、加大了对入淀河流的水质监测,并禁止在淀里过度捕鱼捞虾,生态系统紧张的局面得到了缓解。安新县县委书记肖占乐:

  肖占乐:宁可经济发展的慢一点,宁可项目少上一点,也不能带来污染,也不能给后人带来遗憾,一定要保护好我们河北的这盆净水。

  白洋淀的水域清澈,除了关停污染企业,做好环保准入,还有处理好日常的生活垃圾,治理小污。安新县淀区村民袁大哥说,淀区住着十万人,多年前,由于缺乏清水补给、淀区内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排,污染是触目惊心的。

  袁大哥:这水质不赖现在,前几年这水都黑,反正水和鱼都不行了。

  2015年,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安新县开始在淀区水村推广建设污水处理站。袁大哥说,他们村的污水处理站去年也开始运行了,效果挺好。

  袁大哥:现在我们村修了地下管道了,污水处理,有处理厂,两个污水处理厂,那个中流还有一个大型污水处理杆子,去年修的。以前,位置低的有个沟,有个破坑,往坑里流,现在没有往外流的了。治理了,垃圾也不往里放,污水也不往里放。

  目前,安新县淀区内45个村庄已全部实现垃圾转运和污水的处理。在大淀头村,3个小型污水处理站都是满负荷运行的,村干部说:

  村干部:我们村有三个污水处理点,像这一台是日处理60吨的,还有一个35吨的,还有一个15吨的,一天产生110吨污水全部处理。

  水清了、水净了,水草随着波浪,在阳光下欢快的舞蹈,生态好了,大伙儿心里头舒坦。

  村民:环境就好了,老百姓痛快!

  水是白洋淀的魂,白洋淀的生态系统、白洋淀的环境保护,一切都在围绕着水来进行。2012年的特大降雨,对白洋淀的补水起到了很大作用,白洋淀的水位一度达到了最高值8.8米。安新县水利局局长臧建彬:

  臧建彬:南水北调供水,目前阶段主要解决的还是解决生产生活,应急生态补水这块,有这个安排,但是近期没有考虑。

  安新县湿地办主任郭悦安坦言,只靠白洋淀人自身的力量会势单力薄。

  郭悦安:比如江苏治理太湖,从2007年到2011年,中央资金投入57.3亿,江苏省每年20个亿治理太湖,相关市县每年拿出新增长财力的10%到20%投入太湖沿线的治理。白洋淀差得太远。

  白洋淀不只是白洋淀人的白洋淀,更是京津冀共同的白洋淀。一池清水守华北,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来保护白洋淀的魂。

编辑: 孔明

“华北之肾”白洋淀环境保护--不给子孙后代留遗憾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白洋淀是“华北明珠”,对京津冀区域的生态涵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多年前,这里的生态系统曾面临困难紧张的局面,通过多方的努力,如今的白洋淀水清了、水净了,生态系统正在逐渐的恢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