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乡村再调查|物流最后一公里仍是农村电商短板

2017-03-11 14:0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1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开始,中国乡村之声每年都会进行大型系列调研采访活动《中国乡村调查》,到去年已经形成了3份《调查报告》,40多篇录音报道。借着今年全国两会的时机,中国乡村之声推出《乡村再调查》。看看老问题是不是还存在?基层的需求有什么变化?今天记者白晨带您关注农村电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写到,要“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这已经不是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到了。去年的报告就曾明确提出,“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而且,从2014年到今年,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这么重视,是因为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一方面,让各种工业品下乡,让农民的生活更方便;另一方面,就是帮助农产品等各种资源上行,借电商进入全国大市场,实现农民致富、增收、脱贫。在农民心里,对农村电商是爱得深沉、也有点怕。

  先说“爱”,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接近9000亿元。根据阿里研究院的调查,电商密度高的村子和没有电商的相比,农民家庭平均收入能高出6万元。

  再说“怕”,怕的是困难和问题,因为农村电商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多。《中国乡村调查》第四季在黑龙江的调查情况显示:

  开网店,最让“站长们”担心的是“断网”。持续了几天的雷雨天气,让石人村的淘宝合伙人于秀伟也感到“头疼”。

  于秀伟:打个雷都会断,下雨了,闪一会就没了。我给联通打电话,回复说坚持一下吧,因为设施不太完善。前两天就断了一次,一直没得到解决,我没办法,实在太着急了。

  于秀伟做了五年多淘宝电商,“物流”始终是他的心病。

  于秀伟:最大的困难是物流,过去是物流,现在还是物流。比方说,从我这儿到明水,三公斤之内是1块钱,超过三公斤要加6毛钱,这个费用是没法避免的。

  当时农民做电商遇到的问题,一是互联网,二是物流。所以很多农民朋友虽然对农村电商的期望很高,但操作起来却总是遇到烦恼。根据中国乡村之声去年在全国12个省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物流“最后一公里”不给力,难以支撑“快递进村”。只有一成多受访村民能在村里收寄信件包裹。另外,去年调研的时候,我国大约还有5万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

  日前记者对于秀伟进行了回访。他说去年11月,他们村完成了光纤入户改造,网速提高到了50兆,也不断网了。原来断网,是因为农村是铜缆入户,一到阴天下雨,有接头的地方就会受影响。而光纤不受天气影响,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6年,已经完成了55175个行政村通光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还要完成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

  而于秀伟说物流问题还是有点棘手。

  于秀伟:东北这儿比较偏,物流成本高。所以物流一直是农民做电商的难题。现在有所改善,价格逐渐在下调,但是电商费用还是很大。比如粮食,我发到北京,两公斤之内要花7块钱,不合算。要是干菜,就合算了。干菜比较轻,价格比较高,利润相对大一点。粮食成本就高,因为粮食比较沉,利润是有限的。第二个关于物流的问题是东北这边偏慢,这是常态了。因为比较偏,环境、空气都比较好,有绿色粮食,这是优势也是劣势。

  生鲜农产品,保鲜很关键,这对冷链就有了要求,但是很多地方冷链难以下沉到村。对于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的完善和成本的控制非常关键。

  电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不断更新、不断提高难度。两年前的起始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用电商思维武装农民的头脑、让农民接受。事实证明,电商对农民思维的渗透是极其迅猛的。以淘宝村为例,2014年年底的时候,大概有211个;到2016年8月,已经增长到了1311个,涨了5倍多。而农村电商发展到现在,要解决的则是,怎么跟上农民迅速崛起的渴望发展的愿望和期盼,让相关资源配套强起来。

  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说,“如今,农村电商已经是一个10万亿级的大市场,但面临三大问题--农产品经营‘小而散’、农村物流体系不健全、农村电商人才匮乏。”

  人才问题也亟待解决。据阿里研究院预测,我国农村电商存在200万左右的人才缺口,缺美工、缺运营、缺推广、缺客服。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门采访到了两会上的代表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松原市市委书记李相国认为,降低物流成本,最好由合作社等组织,集中与物流企业对接:

  李相国:物流主要是搭建几个平台。搞专业化的市场,用市场的需求来对接物流企业。通过一些龙头企业、专业化的市场,他们跟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和对接。再就是通过合作社,有的一些大的合作社,和物流企业搞一些对接。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巴南区区委书记李建春认为,在开网店、闯市场的环节,农民同样要抱团发展:

  李建春:有一个相对来讲农产品的集中,然后进行配送。就是组织起来。因为农民单独的上网卖,是很难的。所以普通的农民要真正的进入电商,一定要把他组织起来。

  其实两个建议是相通的,就是做大做强。就这个问题,我也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

  朱启臻:在物流这个环节,应该动员多方面的力量。首先是政府在冷链的建设上要给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在运输保鲜的科研投入上,要加大力度。同时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有些企业可以通过品种的选育,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关于人才的下乡问题,有些地方也出台了吸引人才的措施,但是效果都不是特别好。我认为人才向什么地方流,有特殊的规律。不能仅仅通过号召、情感,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所以要想吸引人才下乡的话,一定要给人才创造比较好的发展空间才可以。

编辑: 孔明

乡村再调查|物流最后一公里仍是农村电商短板

借着今年全国两会的时机,中国乡村之声推出《乡村再调查》。看看老问题是不是还存在?基层的需求有什么变化?今天记者白晨带您关注农村电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