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们的市场在哪里|拯救粮食

2017-02-21 14:2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21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新春伊始,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这也是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4个关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中国乡村之声曾经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详尽地解读过这份一号文件。这项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保障有效供给。所谓有效供给,其实就是解决“种什么”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通俗一点说就是,“种什么”要根据市场走,价格要让市场定。

  农民只有通过市场的实际情况,指导自己的农产品种植,让自己的农产品受市场欢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值,实现增收。所以,市场成了今年种什么的指南针。

  中国乡村之声春季广播论坛继续邀请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全国各大农产品市场的权威分析师,共聚一堂一起讨论《我们的市场在哪里》。

  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正所谓“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现在,我国粮食总量不足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种粮农民的效益却在下滑,不少粮农改种经济作物,或者干脆进城务工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特别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那么,到底怎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呢?这就是第二场分论坛的主题——“拯救粮食”。

  主讲人:

  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信息部主任 刘敬亮

  刘敬亮:首先,我们说一个看似不太正常的现象:国内粮食连年增产,却仍难抵挡进口粮的大举进入。是粮食真的有那么大的缺口吗?显然不是。除了个别品种需要进口粮来补充国内需求外,大多数仍以国内自给自足为主。国内市场供应可以用产能过剩来形容,以往的要产量、要销量、拼价格的“两要一拼”的路子将会越走越窄,而“高品质、高附加、定制化”的“两高一定”的模式将会引领今后发展的方向。

  种粮农户要对土壤、选种、管理等进行全面化、科学化、绿色化的运作,真正做到“精耕细作”,确保粮食的高品质;加工企业在做好口碑、打造品牌的同时,及时进行调研和分析,把握消费需求和趋势,加大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向市场新增投放能够满足特定群体和特殊需求的差异化品牌和高档化产品;而作为市场最为活跃的批发环节,在“国家互联网+”的发展战略之下,依托各类优势资源推进粮食电商化发展,在放心购买、服务到家等方面做足功课。

  河南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资深分析师 申洪源

  申洪源:粮食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改什么、怎么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就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不仅要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也要契合消费者需要。粮食,特别是主粮品种和口粮作物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这个大背景下,粮食应该是优化,而非颠覆;应该是夯实,而非削弱。

  重点说一下主粮品种,玉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品种,阶段性的供给过剩是必须进行优化调整的主要原因。而稻谷和小麦是主要的口粮作物,非但种植面积不能减,其供给效率和质量也必须要提高。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出要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这么明确的提出来在历年涉农文件是前所未有的。在当前宏观的大背景下,结合具体粮食品种的特性和供需情况,分品种施策或许是效率最高的改革措施和方向。

  端在我们手里的这碗饭吃起来是喷喷香,学问也非常深厚。粮食怎么种到底是战略问题还是市场问题呢?

  申洪源:我的观点是这样:对于国家来说,粮食怎么种是战略问题,是国策;对于种粮人来说,粮食怎么种主要靠市场导向,是市场问题。两者不能割裂来看,首先要有宏观的政策引导,无论是功能区的建设、配套的引入、科研技术的投入都体现出政策发展、政府引领的方向。其次要有产业保障、信用体系建设、加工消费升级以及风险保障体系的建立,才能让粮食种植后顾无忧。

  有网友问:为啥我们种的粮卖不上价,可外国的大米却那么贵呢?

  刘敬亮:我举个例子,2006年日本一个大米代表团来我这考察,他们带的大米样品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外包装,是一个白粗布、绳拉口的小布袋子。让人感觉这不是大米,而是一份小礼品。第二是价格,大概是我国市场主流大米价格的二、三十倍。第三代表团的人介绍了从农民种植、合作社收购到上市销售的整个产业链的质量管控。从中我学习到两点:质量要最放心、包装要吸引人。

  要进行有效的反击来巩固国产大米的市场地位和价格主导,一方面种粮农户要让土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从增质、增量、降费的“两增一降”做功夫,另一方面加工企业要进行精耕细作,包括产品质量、包装设计、品牌打造、创新产品、消费结构需求等方面。

  种粮农户的市场到底在哪里?到底该如何增收?

  申洪源:粮食消费在不断地增加,不光是对数量有新的要求,对于质量也有更大的要求。在粮食质量保障上,种粮大户的责任非常明显的体现出来了,种粮大户如何“强身壮体”?第一提高种粮大户的生产效率;第二发展优势种植,种粮大户要了解自己种的品种的市场需求程度如何;第三健全风险管理,种粮大户应该利用各种各样的农业保险,包括金融的手段、政策的手段加强自己的风险管理;第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围绕这些来做文章、拓展思路,应该说市场就在脚下。

编辑: 孔明

我们的市场在哪里|拯救粮食

新春伊始,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这也是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4个关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