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春来新茶香]马背上的贡茶普洱

2016-04-14 13:5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14日消息(记者刘瑜颖 李腾飞 普洱台彭喻)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茶叶在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清明前后,正是采茶好时节。近日,中国乡村之声派出多路记者,分赴浙江、安徽、福建、云南、广东、贵州等地茶叶主产区,实地调查各地春茶采摘情况,探究茶产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推出特别报道《春来新茶香》,与您一起感受全国各地新茶的味道。

  提到普洱茶,现在的人们想到更多的是忽高忽低的价格,若有若无的资本运作,忽略了作为茶叶本身的普洱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地位。正是这种茶叶,建立起了汉藏沟通的渠道,维系着农耕地区与游牧地区的联系,一队队马帮,一饼饼茶叶,千年茶马古道,不仅是商业沟通的历史,更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纽带和桥梁。

  现在茶马古道已经没有了马帮的身影,但是千年普洱依旧飘香。特别报道《春来新茶香》将带您走进普洱茶园,开启这趟文化之旅,探究茶马古道上普洱茶的前世与今生。

  普洱市地处云南西南部,在无量山余脉与西南部中山宽谷的过渡地带。“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普洱茶"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普洱市以南的宁洱县,1972年清政府把它设为普洱府首府,从那时起,普洱茶开始了它长达189年的贡茶历史。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兴昌说起家族的故事,言语里满是自豪。

  李兴昌:当年普洱府选择贡茶,选定茶叶区后,来选择制茶人,我们家族是其中之一,在皇家茶园,3千亩左右,很多人做,不是我们家族的发明创造,是聚集了众家制作茶艺之精华,这也是一种传承。

  李兴昌今年63岁,宁洱镇宽宏村人,和茶叶打了半辈子交到的他,对普洱茶有着深深的热爱,和其他茶叶制作工艺不同的是,普洱茶在热锅里翻炒杀青后要需要揉捻,目的是使茶叶内部的细胞破裂程度达到相应的标准,不是劲越大越好,也不是轻揉就好。

  李兴昌:像揉面一样,细胞破裂达到相应程度,如果揉捻过大茶叶浸泡物马上就出来了,不耐泡,又苦又涩,揉捻达不到程度,它茶味出来的又慢,喝不到茶味。

  这一身贡茶制作手艺教给谁?这是李兴昌问了自己无数遍的问题。从明末清初到清朝同治年间,是普洱茶最为辉煌的时期,李兴昌制作的贡茶曾经从宁洱、普洱一路由马匹送往北京,马匹沿途经过的道路就是出名的茶马古道。

  2012年李兴昌决定带着这身手艺到宁洱职业中学,从每一节课开始,把茶马古道上的贡茶制作技艺教授出去。刘宇是宁洱县民安村人,今年17岁,在宁洱职业中学念书两年了,他所学习的专业是茶叶,专业课的主课就是和李兴昌老师学习普洱茶贡茶的制作技艺。

  刘宇:现在是感受锅温,一个拳头的距离,刺手的感觉就可以下锅了。现在已经下锅了,杀青,翻、抖、闷。

  在杀青过程中热得满头大汗的他为记者介绍着一年多来他在学校里学到的制茶手艺,精湛的制茶工艺得到传承,这只是普洱文化传承至今的表现之一。普洱境内生长着2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26座古茶山,还有闻名遐迩的茶马古道。它不仅仅是贡茶的运输道,也是汉藏沟通的渠道,维系着农耕地区与游牧地区的联系。

  茶马古道上,普洱茶是最主要的运输品种,历史上宁洱县曾是普洱茶的集散地,也是茶马古道普洱地区的第一站,茶庵塘茶马古道就是源头。

  茶庵塘茶马古道约铺建于清嘉庆十七年至道光三年,总路程长约10公里,路面宽约两至三米,最高台阶可达30厘米。明清两代,一直是上京进贡普洱茶的官道。茶庵塘茶厂负责人 吕玲。

  吕玲:明朝最兴盛,上千人聚集在这儿,马的铃铛声,赶马的吆喝声这里都听得到了。我要稍个信或是带个什么就在这里等着,给赶马人,说师傅,你去什么地方、经过大理给我带点线啊什么,马帮就会给你带回来了。

  一段段茶马古道镶嵌在普洱大地的各个角落,到缅甸、老挝、拉萨,马脖子上的铃铛走到哪儿,响到哪儿,有普洱茶饼碰触竹筐的摩擦声,有马锅头招呼大家的吆喝声,熙攘的市集,富饶的村民,这就是普洱茶文化。

  时至今日,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早已被汽车所替代,“山间玲响马帮来”的景象再也不能看到。那柯里是宁洱县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也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那柯里荣发马店第五代继承人李绍盟告诉我们,荣发马店始建于明朝,最多能容纳200匹马。它是宁洱到普洱路上最大的马店,如今马店不再,李邵盟一家开起了农家乐。

  李绍盟:重建是2007年,当时市里和县里的人来说是要恢复茶马古道,叫我们做农家乐。

  四月的宁洱微风徐徐,正是游览景观的好时节,但在茶庵塘茶马古道和那柯里古驿站并没有太多的游人前往,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兴昌为这样的景象感到担忧。

  李兴昌:茶马古道宁洱县出去的第一站就是茶庵塘,很出名的,但是有资源,没有经济基础来投入,没有打造成一个有规模的,游客来了看不出什么来,他就觉得这个地方名气是很大,来了以后感觉不怎么样,没看点。

  茶马古道辉煌不再,但是普洱茶却并没有沉寂。时至今日,这种耐储存、耐冲泡,回味悠远甘甜的茶叶仍然为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所喜爱。这种出自大山,但却心怀天下的茶叶,正是代表了普洱当地人们的性格,目标虽远,但我们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终究会实现我们的理想:

  普洱市茶叶咖啡局局长卢寒:我们一些旅游的配套设施正在建设,把茶文化和茶的旅游融合在扶贫当中,茶叶旅游对茶农增收是很明显的,通过茶文化的宣传,通过茶旅游,全国各地的人都到那儿,去体验文化,去买茶,茶叶价格从几十块卖到上千块,当地茶农不仅是脱贫,还致富了。

  记者手记:卖茶 最终是要“卖文化”

  历史上先有茶马互市后有茶马古道,普洱茶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运输品种,茶马古道上普洱茶的前世与今生,看到的是古道熙攘热闹的前世和略显冷清的现在。

  除了高价的炒作普洱,我们是不是还应该看到沉甸甸的普洱文化,有手法精致的制茶技艺,还有铃声阵阵的茶马古道。

  几年前和韩国朋友闲聊,邀约她来中国旅游,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下,还特别认真的告诉我,有很多朋友都想去茶马古道看看,当他用不标准的汉语发音说出茶马古道四个字时,我有些惊讶。作为一个云南人,我对茶马古道的历史也并不很了解,这次采访,让我真正见识了茶马古道的历史和现状。

  这次采访我来到了茶马古道滇藏线的一部分,普洱市宁洱县段。茶马古道,核心是茶,这个茶主要是指普洱茶。来到以普洱茶命名的普洱市,就进入了普洱茶的世界,农民种的,市场上卖的,村民们喝的,人们嘴上说的,都是普洱。千百年来,这个传统一直没变过。

  茶马古道旁的村落那柯里,据说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其实这个地方不叫那柯里,应该叫“马哭里”。为什么叫“马哭里”?因为马帮每一次出远门,都是一年半载。高山大河、战乱匪患,漫漫数千里的长途跋涉中,危机重重。连那些驮马走上对面山坡回头的时候,都下意识地流下泪来,因为它们也知道,这一去,可能有去无回了。

  如今那条路还在,只是没有了当年的马帮。现在,那柯里已经开发成为了旅游景区,除去立在古道边刻着“茶马古道”4个字的大石碑,我找不到其他痕迹来展示这段辉煌历史。位于那柯里村落里的20来家农家乐,稀稀落落的有当地人来聚餐玩耍,我并没有感受到茶马古道的遗风。就像李兴昌老师说的那样:地方名气是很大,来了以后感觉不怎么样。

  纵观茶马古道的历史,可以看出茶马古道不只是一条贸易通道,一条民族交流的渠道,还是一条人文精神得以升华的坦途,古道上的马帮每次踏上征途都是一次生死考验,沿途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和风俗各异的人文景观,无一不在丰富着自己的人生经历,丰富着普洱茶文化的点点滴滴。茶园依旧,但历史在发展。现在普洱市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种植另一种热带饮料:咖啡。蓝天白云之下,咖啡园与茶园比邻而居,千年茶香,马蹄声声,古老的茶马古道正逐渐被注入了新的内涵。

  工序繁琐、手法精致、岁月沉淀,这就是普洱茶。“一叠清波一叠云,青岚绿雾卷红群”是诗人笔下春天里的普洱茶山,也是我在茶马古道上遥望对面所看见的普洱茶园。

编辑: 孔明

[春来新茶香]马背上的贡茶普洱

提到普洱茶,现在的人们想到更多的是忽高忽低的价格,若有若无的资本运作,忽略了作为茶叶本身的普洱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