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库存高涨 如何平衡国家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

2016-01-06 11:0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6日消息 (记者王丰)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2015年,我国玉米临储收购价格每斤下调了1角2分钱,结束了临储玉米价格连续七年的上涨。不要小看这1角2分钱,这不仅让农户每亩玉米少收入将近200元钱,更让人对我国粮食种植前景产生了忧虑。

  从市场情况看,目前国内外粮价差距持续拉大,玉米库存高涨,价格下调,应该说是在情理之中。但是粮食价格在我国十分敏感,今年临储玉米价格的下调,引发了市场的诸多反应,以及对于未来玉米临储政策的诸多猜测。

  玉米不仅是粮食作物,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如何在粮食库存高涨的情况下,平衡国家、企业、农户利益?如何在保证一定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又不损害农户种粮积极性?对于各方来说,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上个月24号,吉林省松原市伯都乡伯都村的种粮大户武军,刚刚把今年产的玉米全部脱粒储藏在了院子里的粮仓里,这几天,他常到村附近的国储库打听玉米收购价格和入库情况。武军去年种植了4晌地,总产量90000多斤,他说,按照目前的价格,比2014年要少卖9000多块钱。

  武军:打了没几天,今年苞米掉价,一点没卖呢,现在我赔是赔不上,因为我产量上去了,就是不能挣那么多了,要一斤少卖1毛钱的话,一晌地20000斤,就少卖2000块钱。

  11月1号,国家正式启动了今年对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比往年同期提前了一个月。按照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规定,今年玉米临储价格为1元/斤,相比去年每斤下调0.12元。自2008年实行玉米临储政策以来,收购价首次下调。

  武军说,在东北地区,刚收获的玉米含水量在25%左右,再去掉几分钱的脱粒和运输费,每斤卖到8角钱左右。武军开始还抱着惜售的心里,但从11月份等到现在,玉米价格没有一丝要涨的迹象,这让他最近也有点心慌。

  武军:其实我开始寻思,干苞米多少还能涨点,干苞米怎么也得涨到9毛钱左右,现在看抓紧卖吧,怕过了年还要再赔。

  单产高、旱涝保收,最重要的是有国家政策支持,这是武军选择种玉米的原因。

  近几年来,农民也确实受益于此。从2008年,吉林地区玉米临储收购价格0.75元/斤,最高上涨到去年的1.12元/斤。紧跟着玉米收购价上涨的是农民的种地成本。在吉林省各地区,土地租金连年上涨。数年前,在松原市伯都乡地块租金每垧7000元,今年租金已高至每垧万元左右。

  伯都乡河西村种粮大户 董振江:今年赶得啥呢,一是去年的包地,承包地最贵的一年,赶到旱,再加上粮食掉价,紧凑一堆儿了,包地都9000,最贵一年,挣点能挣点,就这粮食,一晌能打到22000斤,这些费用都去了,能剩2000到3000块钱,太多剩不了。

  在伯都乡河西村,村支书王正钢一直在给惜售的农民做工作,劝大家赶紧卖掉手中的玉米。

  王正钢:现在基本上卖的差不多了,我们这嘎达说卖,我老喊,赶紧卖,稻子你可以留,苞米绝对不能留,形势在这搁着呢。

  王书记的担心并不是凭空而来的,目前,东三省玉米临储库库存压力巨大,单就吉林省而言,国储库玉米库存已高出常态3倍多。

  吉林省粮食局局长 韩福春:整个吉林的粮食形势,现在看库存比较大,唯一的问题是库存比较大。

  再加上目前国内外玉米价格的巨大差价,中国玉米的价格已经是世界上最高的,今年临储玉米价格的下调引发了人们对玉米临储价格继续下调,甚至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预期和诸多猜测。

  一直上涨的玉米收购价格,也让玉米深加工企业难以承受高企的生产成本,或亏本或停产、倒闭。

  吉林省粮食局局长 韩福春:国家出台的好政策,对我们农民收入有保证了,但是同时对玉米生产加工企业也带来了原料价格增加,目前我们省的玉米加工能力300亿斤,但实际每年200亿斤左右,在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下,他在参与竞争,他就很难立足了,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有6户彻底淘汰出来了,现在看能够维持生产的是16户,正常生产的是14户,有2家是季节性的生产。

  在松原市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总经理肖非告诉记者,因临储价格高,农民大都关注玉米质量,力争销到国库。每年3月左右,企业很难在市场上买到玉米。第四季度,吉林省对玉米深加工企业实行补贴,企业每进购一吨玉米补贴250元。但即使这样,也让企业难以实现盈利。

  肖非:这个政策一方面帮助我们企业短期实现了,在基本不亏现金的情况维持生产运营,另一方面,也有利的缓解了方便当地农民销售霉变超过2%以上的玉米销售问题,因为这是它是进不了临储的。

  肖非说,目前国内玉米市场变化太快,很多远期的订单也不敢签。但近3年企业累计亏损已达两个亿。“玉米临储量越大,深加工企业亏损得越多”。明年,吉林省是否继续补贴玉米深加工企业目前也还未可知。

  上游临储政策导致市场扭曲,下游工业用和饲料用玉米需求又得不到满足,临储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吉林省粮食局局长 韩福春:未来它只能是做调整,但是不建议彻底的取消,现在粮多了,这个价钱是一块也好,一块二也好,我们是为了保证农民的合理收入,同时也是个政治账,让农民实现脱贫、实现小康,这个钱已经补给农民了。

  不久前,中央农村经济会议也提出要促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产品去库存。2014年国家已经启动棉花和大豆直补政策,玉米暂未启动,由于玉米直补政策涉及面过广,启动需要大豆和棉花两大品种先做好实验方可,肖非希望国家能在短期内考虑出台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或相关的税收优惠。

  肖非:就是说你把库存定向销售给玉米加工企业,但是价格我到厂,你不高于1500块钱,我是能接受的,你高于1500块钱我是没法接受的。

  记者:等于说还是要给你大量补贴

  肖非:对啊,你要是不给补贴的话,你这个怎么出库啊。因为最主要的核心还是说你终端产品价格在那放着呢,你如果玉米价格太高的话,我亏现金的话,我就是停产。

  目前要解决粮食结构性过剩矛盾的关键就是去库存。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帐、政治账。

  韩福春:下一步把我们粮食怎么找到出口,卖的时候就不要考虑价格了,能不能按照国际市场价卖,你考虑是啥呢,是补给农民了。假如说不去库存,还涉及到粮食储存期的问题,保质期的问题,四年五年只能做淀粉,六年七年还能做啥。

编辑: 洪越

库存高涨 如何平衡国家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

2015年,我国玉米临储收购价格每斤下调了1角2分钱,结束了临储玉米价格连续七年的上涨。不要小看这1角2分钱,这不仅让农户每亩玉米少收入将近200元钱,更让人对我国粮食种植前景产生了忧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