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大山深处扶贫人]杨波:一心为了海嘎的人

2015-12-26 11:4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26日消息(记者许伟)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驻村干部蹲点扶贫时间一般在一到三年,然而在贵州六盘水市海嘎村,来自六盘水钟山区民宗局的驻村干部杨波两次主动要求延期,在海嘎一干就是5年,在老百姓的歌声中,他就是一心为了海嘎的人。

  同期声:自从杨波来到海嘎村,一心为了海嘎的人,电通、水通、路修好......

  贵州六盘水山区,放眼望去,一座座石头山连绵不绝。这里的人们生活贫苦,面对着大山,山歌是村民们抒发感情的最常用的方式。如今一个叫杨波的人也被它们唱进了山歌里,因为他们觉得这位从城里来的干部对他们好:

  刘展英:他来帮我们农民做了些好事情,帮我们把院子修好了,路整好,水解决好。变化太大了。

  村民陈大元:以前没有水用,最困难的就是水用。现在水都是满的。

  记者眼前的杨波穿着皮衣,背着一个快掉色的军绿色单肩包,上面写着钟山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的字样。从六盘水市钟山区民宗局来到这里已经5年,杨波说,在海嘎村干工作就得这么装扮。

  杨波:包里装文件,还装点烟,跟老百姓谈事,递上烟,好说话。

  海嘎,坐落在海拔2900.6米的韭菜坪半山腰,这里气温要比市区低上几度,站在室外冻得人瑟瑟发抖。杨波掀开皮衣,原来里面还穿了好几件衣服,刚来海嘎前,杨波可不知道这些。记者来采访时,杨波正要去一户养蜂户家里谈成立养蜂协会的事。

  杨波:因为2014年我们在市扶贫局要了个养蜂项目,很多老百姓都有养蜂的习惯。我们接下来要通过养蜂协会成立把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养蜂项目的实施。

  一到春季,海嘎方圆几十公里就会遍布韭菜花、野花、中草药,正是看中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杨波希望把海嘎的养蜂户们集中起来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经过一条弯弯曲曲并不平整的石子路,来到养蜂户董怀光家。

  董怀光:现在养的时间长了。一窝蜂出两窝新蜂。

  杨波:在养蜂协会拓展基础上,可以一乘三,一年能掏两次蜂蜜,一次5斤以上,进入市场的蜂蜜按150到200,一窝蜂至少是10斤,一箱蜂是1500到2000的价。

  董怀光是海嘎社区有名的贫困户,由于贫困,妻子抛家而去,留下两个四岁左右的孩子给董怀光。为了生计,董怀光弄来5个蜂箱养起了蜜蜂。杨波希望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董怀光家走上致富的道路。

  山沟沟里要消除贫困,很难。2010年,28岁的杨波带着年轻人的一股闯劲申请来到大湾镇海嘎村,成了贵州海拔最高自然村的第一书记。刚来时,海嘎的苦,杨波还记忆犹新。

  杨波:我们跟着村干部去收农村医疗保险,当时很多地方不通路。我们走羊肠小道,泥巴路,皮鞋都是糊了一层泥巴,都是把裤脚卷起。穿了几天,皮鞋都坏了。

  偏远、落后,这样一个地方怎么脱贫?杨波有点迷茫。一个城里来的干部到这个穷乡僻壤来,他的主张可并不受村里老干部们待见。海嘎村主任杨金成说,为这事,他没少跟杨波斗嘴。

  杨金成:我们红过脸的。比如农业局搞点茶叶来试种,我的意思是说找好的地方来试种,但是他说好的地、坏的地都要试,看适不适应,我就说,好,既然你说了那你去负责这个事,红过脸。

  从“娘家”民宗局筹资为村民修路,引进土鸡养殖项目,杨波第一次驻村就为海嘎村民们谋了许多福利。第一次驻村时间很短暂。2012年,第二批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启动,杨波果断的又报上了名。

  杨波:看到老百姓把日子过好了,村里有了改变,自己感觉自己有了功劳,有这种想法在里面。

  杨波喜欢写日记,在海嘎扶贫的每一天,杨波都会记在本子上。2013年3月3日,杨波写道:今天是周末,但一个新的两年驻村生涯开始了。对于这个地方,这种工作,我并不陌生,这里还保存着我许多的回忆。日记里,字里行间透露着杨波对海嘎的依依不舍。

  自己对扶贫工作是满腔热血,可家里人呢,一离开家就是两三年,怎么交待?杨波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家里人带到海嘎来看看。

  杨波:来看了下,我们的村干部,村民对我孩子很好,他们卖鸡蛋,卖土豆,给鸡蛋洋芋给我孩子吃,不要钱。孩子能感受到村民们对我的热情,爸爸也有功劳在里面。慢慢就理解了,我媳妇也一样。

  第二届任期只有一年,杨波为村里争取到了200万元的资金,建起9个种养殖基地,引进苦荞、土豆等作物,成立“海嘎四季青种植农民合作社”。一个个项目落成,杨波内心的成就感越来越强。2013年,第三批驻村工作开始前,杨波决定再留下来接着干。

  杨波:我能够在这里做这么多年,而且越到后面,村民的生活越好,我觉得越干越有意思,越有干劲,有种放不下手的感觉。

  在海嘎,有这么个说法,老鼠在这偷吃玉米都得跪着吃,因为海拔高,种出来的玉米不高,不好。尽管是戏谑的话,但杨波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山里自然条件是差,单老百姓缺的不仅是物资扶贫,而是精神扶贫。

  杨波:要经过我们今后的工作,让我们的老百姓思想得到改变,我们稍加帮助,他们自己都动起来了,不需要我们,他们都能过得很好。

  一年,两年,五年,就是这么一个赖着不走的第一书记,默默坚持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业,帮助海嘎一步步从贫困中走出。

  杨波:作为我能给他们做什么呢?我都在问自己。那就是,留下来,用我自己的行动,尽我的能力,能帮他们做多少就做多少。

编辑: 孔明

[大山深处扶贫人]杨波:一心为了海嘎的人

驻村干部蹲点扶贫时间一般在一到三年,然而在贵州六盘水市海嘎村,来自六盘水钟山区民宗局的驻村干部杨波两次主动要求延期,在海嘎一干就是5年,在老百姓的歌声中,他就是一心为了海嘎的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