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阡陌逐梦:转身 打造农业升级版(上篇)

2015-09-22 10:3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建设新农村 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不再是简单的“种”和“养”,而是被赋予了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现代农业正在渗透融合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如何不断提高农业的附加值,让传统农业华丽转身,让农民从中获得更高收入?如何适应现代农业的这种转变?

  党国英:我是党国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过去我们讲,什么是好日子?好日子就是要吃饱,现在好日子就是要吃好,不仅要吃到好的粮食蔬菜、肉蛋奶,还得吃到一些名优特产品,来满足生活改善的需求,但是目前农产品的品质并不高,很多种类是趋同的,比如说都是大米,却基本看不出不同,农民的收入也不高,所以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目前显得很迫切,但是这个调整是种改变,这个改变容易么?

  要改变,并不容易。天津西青区精武镇的农民赵全福,种了一辈子的水稻,感受只有一个,辛苦不赚钱。两年前,赵全福做出了改变,他建起大棚种菜,这下峰回路转。

  赵全福:我们这里靠近市区,种菜的收入蛮好的,一年的毛收入能有6000块钱。

  “一亩菜等于十亩粮,一亩花等于十亩菜,一亩菇等于十亩花”。赵全福减粮种菜,正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精武镇紧靠北京、天津两个大市场,立足近郊做高精尖的现代农业,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可现代农业需要投入,要让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改变观念,困难也不小,精武镇党委书记王家奎:

  王家奎:农业问题特别是现代农业,一定得解决设施问题谁出的问题,是谁投入,如果是政府一次性投入那可不行,维修和其他管理受不了,所以我们说这事的苦恼也在这。

  天津精武镇选准了一条农业结构调整之路,就是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超过六成基层农业干部都在当地开始尝试绿色种植、设施农业、种养结合等多元化的农业发展方式。但是,问卷显示,受访农业干部中有近一半认为当地农产品还停留在简单的初级加工和销售上。

  与精武镇发展现代农业为钱发愁不同,在江苏邳州,银杏既是当地的名片,更是村民们的摇钱树。邳州银杏历史悠久,从汉代就已种植,在当地曾有个说法,说谁家缺钱,卖棵银杏树就行了。可近些年,银杏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产业发展却停滞不前,村民们发现这银杏树越来越不赚钱了:

  农民:7公分的120块钱一棵。现在是量大了。

  记者:去年是什么行情?

  农民:7公分的这种卖260、240块钱。

  银杏产业发展同质化竞争不能回避,在邳州,同样可以称为名片的大蒜也在面临大蒜增产,蒜农却不增收的困境。蒜农老陈种植大蒜多年,老陈说,种大蒜自己是行家,可市场行情咋样,一年能赚多少钱,自己却控制不了:

  蒜农老陈:就怕有人炒价格,价格一上去面积就会扩大,然后来年就会有损失,反正是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少赚点,大家也是没办法。

编辑: 孔明

阡陌逐梦:转身 打造农业升级版(上篇)

如何不断提高农业的附加值,让传统农业华丽转身,让农民从中获得更高收入?如何适应现代农业的这种转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