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大国基础报告:会专家与农民共商农业现代化

2015-09-17 10:16: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大国基础报告会”,是中国乡村之声每年9月的重头戏。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官员,以及普通农民,都将成为座上宾,一起把脉国家农业发展。昨天,中国乡村之声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报告会以“阡陌逐梦——中国农业现代化探索录”为主题,来自中国农业领域的专家、来自于中国最基层农村的观察员,以及清华大学的学生,共同触摸农业现代化的脉动,梳理农业现代化进行中的热点和难点,深入探讨和回答了农业现代化探索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和思考。中国乡村之声采访调查团队历时三个月基层调查形成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情况初探》调查报告,也在报告会上同步发布。

  央广网北京9月17日消息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记者汤一亮、杨滢):“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的重大主题。今年夏收时节,中国乡村之声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十个农业大省,实地调查基层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推出系列报道《阡陌逐梦 ----中国农业现代化探索录》。

  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在演讲中表示,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做好三件事。

  孙中华:要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户依法存储,互换入股,转包等方式扭转清包地,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要加快推进多元化的新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各类主体的规范化水平和发展活力。三是保安全现代农业首先是质量安全的农业绿色农业,要让消费者不仅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安全放心,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做到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

  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我们发现很多产粮大县,“增产”已经不是唯一的目标,他们从原来的追求产量,到现在更加注重“绿色增产”。调查也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农民意识到,农产品质量比产量更能带来高收入。

  来自河南省兰考县的农民观察员胡良坡在论坛现场告诉我们,现在农村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多数农民拜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用上了高效的大型机械;农民对绿色产品的诉求更加强烈。

  胡良坡:我们现在七家合作社成立的联合社,里面有自己的农产品的绿色论证,有这几个产业特色的产业调整有菊花,玫瑰、山药以及苹果、小麦、玉米,花生这些常规的,然后我们对接大部分的加工企业,因为我们土地达到了相当高的有机,是以前的林地没有用过农药和化肥的,几十年的,标准很高,我们还有几个基地是这几年已经经过两年多的改良,我们做了这些。

  中国农业现代化探索录的调查显示:有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新型职业农民。有九成农民认为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是职业农民必备的本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职业农民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叶兴庆表示,要解决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

  叶兴庆:一个就是要以结构调整新增的内生动力来接替政策的压力,调动农民积极发展农业发展积极性;第二通过高标准农产品建设来替代,弥补因生态环境治理而退出的产能,来增加新的产能,可持续的产能;第三通过农业投入品使用效率的提高,来对冲我们投入品减量所导致的影响;第四希望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来替代或者来弥补小规模浓度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第五个方面我们希望通过以互联网+来提升农业的竞争力,来为我们农业生产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撑。

  如果把农业现代化比喻成一辆车的话,“改革创新”就是它的引擎。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对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蒋丹平表示相关部门正在努力打造农业4.0,这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蒋丹平:农业4.0的核心是创建这个信息化主导,生物技术引领,智能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引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道路,需要我们系统的整体的工业工程化的思想来指导。

编辑: 洪越

大国基础报告:会专家与农民共商农业现代化

“大国基础报告会”,是中国乡村之声每年9月的重头戏。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官员,以及普通农民,都将成为座上宾,一起把脉国家农业发展。昨天,中国乡村之声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