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村里的抗战]老兵卢喜才——108岁不改军人本色

2015-07-29 10:5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河南省南乐县西邵乡霍苑村,有一位百岁老人。七十多年前,他当过村长,投过军,干过机枪手,跟日本鬼子拼过命。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和习惯。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记者来到了河南省南乐县西邵乡霍苑村,卢喜才老人见到我们时拄着拐杖站起来,虽然听力有些退化,只能靠助听器与大家交流。但说起抗战的种种,老人思绪清晰,声如洪钟。

  当年,村里实行村长轮流制,年仅26岁的卢喜才当上了村长。那时正赶上鬼子建据点,大量的人力都被抓去修建炮楼。

  卢喜才:见着日本鬼子都还害怕,他拿枪照着你,你一句话说错了,他都扎死你了,光剩些老头子、老婆子,年轻人都跑了。

  卢喜才体恤乡亲们的疾苦,没有配合鬼子及时提供人力,因此被地主老财出卖,受尽了鬼子的酷刑。

  卢喜才:那炮楼上流的都是血,最后村里用小车把我拉来的。打那儿心思不在家了,在家受这气,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呢,打那儿一心想当兵。

  后来,卢喜才跑到距家不远的大名县龙王庙参军。虽然个子小,但他每次都冲锋在前,不畏牺牲,两年后升为连长。说起当年的战斗场面,老人至今记忆犹新。

  卢喜才:26当的兵,在龙海道上,调到哪儿,我就打到哪儿。在炮楼上,携着炸药包,我是第二,田爱晨是第一,宋祥福是第三,一个也没伤住,炸药包在他们炮楼上把敌人炸开了,在龙海道上,我打了一年多打了四个炮楼。

  抗战爆发后,卢喜才更是转战各地,还多次与鬼子进行面对面的殊死拼杀。

  卢喜才:咱没有文化,记不住地方。就记这个武隆了,在麦地里趴着,城墙上有机枪,一圆圈有河圈着不好打,他熬得慌,他不瞌睡呃,冲锋号一上来,上面的岗没还枪就跑了。

  1938年,卢喜才在冀鲁豫军区第四分区某机枪连当了一名轻机枪手,屡立战功,后到129师某重机枪连任班长。后来,由于受伤住院错过了部队开拔,辗转回到老家。

  卢喜才:龙海道上打了一年多,刘邓大军上大别山走的时候,把我丢到浚县了,我不能动,浚县县长开着车送到我家,送到南乐,打南乐我回的家。

  听着老人的故事,卢喜才的老伴梁凤云感叹:年轻时,他们经历了颠沛流离,现在终于可以相互依偎着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了。

  梁凤云:那没有白出力,这国家都待他这么好了,那都关心,知足。

  然而,从军抗战的经历,却给卢喜才的生活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照顾卢喜才日常起居的儿媳妇李焕存告诉记者,老人今年108岁了,至今仍保留着年轻时的军人本色。

  李焕存:给他买的煤球,给他搬屋里,他不让搬,自己往屋里搬,他愿意活动,他还不服老。

  每当有人来访,老人都是热情接待,迎来送往也从不嫌麻烦,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万岁”。

  卢喜才:中国万岁,共产党待我这,我不能说烧个香供上就完了,待我够一百秤。再好好哪儿去,那亲儿子也没有毛主席待你好。

编辑: 孔明

老兵卢喜才——108岁不改军人本色

在河南省南乐县西邵乡霍苑村,有一位百岁老人。七十多年前,他当过村长,投过军,干过机枪手,跟日本鬼子拼过命。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和习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