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行进中国 创业故事]两种理念 一个坚持

2015-03-29 09:59:00来源:央广网

  导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当中,您想过作为创业者有可能遭遇挫折甚至失败吗?如果创业过程不像您想象得那么顺利,您会放弃吗?

  央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记者靳雷 纪翔 刘璐)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他们有着迥然不同的创业目标,一个想走绿色生态之路,做良心农业;另一个,依托先进农机设备,编织现代农业梦想。但是,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两个人却的选择却不约而同。

  如果时光倒退十年,谷光华和戚秋阳很可能在南阳市熙来攘往的大街上擦身而过。那时候,谷光华在南阳开了个香油作坊,而戚秋阳做钢材生意。两个人都出生在河南农村,少小离家,在外打拼。十几年下来,两个人都在市里买了房,安了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

  但是机缘巧合,他们先后出了趟差,谷光华去了河北,戚秋阳去了东北。命运就在那儿转了一个弯儿。

  谷光华:2000年初,我去河北拉芝麻,那边有几个村每家每户加工薯粉,从外地拉红薯。

  谷光华的老家在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邢庄村,那儿的紫山红薯很有名,但是因为销路不好,很多农民都不种了。

  谷光华:当时我受启发很大,我们这儿紫山红薯出名得很,自古都有种红薯的传统。家家户户都会种,不用学。

  说干就干,谷光华收了油坊生意,回到村里,办起了红薯粉加工合作社。

  十年后,戚秋阳在联系业务的时候出差去了趟东北。那里的千里良田就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梦想。

  戚秋阳:东北那边为啥能把地种得那么好,人家的投入大。这个地真是有好的收获。所以我也抱着这样的信心和希望。无论做每一行,如果你不敢投资,害怕投资,你就更没有希望。我只要投入了,用心了,一定也会有那种回报。

  于是,戚秋阳毫不犹豫地挥手告别了城市生活,带着卖钢材赚的钱回村种粮。

  谷光华和戚秋阳从此没有了相见的缘分,却也再不是南阳街头的路人甲乙,一片崭新却壮阔的天地展现在他们眼前。

  谷光华联合了七位合伙人,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加入合作社,大搞绿色农业;戚秋阳投资1700万元购置了50多台农用机械,准备大干一场。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旱让戚秋阳眼看到手的丰收岌岌可危。抽水抗旱成了他当时唯一的选择。

  戚秋阳:在那么旱的年景,我尽可能把能浇的都浇了,做到了仁至义尽。但是它也回报了我最高的产量。在别人早都停的时候,我都没有停,哪怕只能开五分钟就没水了,我也要坚持下去。好多人都说,哎呀,不行啦,回去吧,收了吧,一会儿就不中了,回去吧。我还是不撤。

  记者:为什么您这么坚持呢?

  戚秋阳:那因为我种了这么多,投入这么大。我不能放弃。地都是我租过来的,我不能放弃。有一点儿希望我都不能放弃。

  谷光华的创业也不顺利,最初的七个合伙人撤了四个,答应加入合作社的乡亲也纷纷反悔。好不容易等来了红薯丰收,却因为加工设备不行,做好的红薯粉生生喂了猪。这个买卖还怎么干啊?!

  但是,跟戚秋阳一样,他也选择了坚持,为此,他不惜卖掉了城里的房子,兑现承诺。

  谷光华:最重要的一点,我看好这个产业的前景。第二,我顾及我的名声,在农村这个是最重要的。我当时上门去说了个美好的前景,又不去做了,人家就说你光喷。头也抬不起。这事儿如果不坚持搞好,以后别的事儿都搞不成了。必须得坚持,只要坚持过去,就是胜利。

  如今,高高的山坡上,一台大型推土机正在来回作业。谷光华站在坡顶指点江山:

  谷光华:以后的打算是根据政策形势,在食品这块,2015年我有个新打算,发展我的良心种植业。

  而刚刚获得农业部2014年全国种粮大户称号的戚秋阳带着记者巡视他的几十台农用机械,那神态像个将军。他的两台播撒农药的小飞机在晒场上空骄傲地盘旋。

  戚秋阳:我心目中的现代农业就是说,第一,机械是最先进的,技术,这不用说,剩余的,就是地里的设施,路啊井啊桥啊,规规矩矩的,配上套。

编辑: 孔明

[行进中国 创业故事]两种理念 一个坚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当中,您想过作为创业者有可能遭遇挫折甚至失败吗?如果创业过程不像您想象得那么顺利,您会放弃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