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封面文章

[看焦点]记者调查——守住天下粮仓的回眸与思考

2014-08-03 08:14: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今年是“四无粮仓”创建60周年,所谓“四无粮仓”,是指在粮仓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保证无虫、无霉、无鼠、无雀。国家粮食局近日在“四无粮仓”发源地——浙江余杭,向全国粮食系统发出号召,要传承“四无粮仓”精神,扎实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牢牢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那么老一辈人创建的“四无粮仓”精神在今天又有哪些现实意义?60年来,我国粮食仓储发生了哪些变化,又面临哪些新的问题?

  央广网余杭8月3日消息(记者王丰)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浙江余杭塘河古称“运粮河”,又名“官塘河”,是京杭大运河的支流,位于余杭塘河边的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是全国首批 “四无粮仓”旧址。其中2栋为清道光年间的老式木房,另外2栋平房是20世纪60年代按照苏联模式加建的苏式储粮仓。面对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今年83岁的汪柏铭老人感慨万千。

  汪柏铭:“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粮食仓容很小,而且大部分是由祠堂、庙宇改建的,仓储设施十分简陋,虫、霉、鼠、雀危害大,造成巨大的粮食损失损耗,1952年,县粮食局组织开展以创建‘无虫’粮仓、减少粮食损失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这也是余杭创建“四无”粮仓的开始。”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粮食人,汪柏铭老人对当年“四无粮仓”的创建过程记忆犹新,据老人讲,新中国成立之初整个余杭县只有5个粮库,每个粮库有粮食保管员2到3个,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的“四无粮仓”标准,对那时的粮食保管员是巨大的挑战。

  汪柏铭:“三天一小扫,七天一大扫,风雨及时扫,没有休息的,一年365天都待在仓库,全面清扫,最难搞的是仓板下的地垄,人只能爬进去边扫边爬才能把脏东西弄干净。人被熏得头昏脑涨、想吐、身上被擦破出血,仍坚持到底。”

  正是靠着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老一辈余杭粮食人不畏艰苦,夜以继日地顽强工作,登房顶、端雀窝,爬地垄、堵鼠洞,灭鼠保粮,虫口夺粮,1954年创建出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的“四无粮仓”。它的创建开启了我国粮食仓储事业发展的新时代。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四无粮仓”精神及其蕴含的“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精神弥足珍贵,集中体现为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崇尚节约、惜粮如金的节俭精神,心系国家、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它们是激励一代代粮食人接续奋斗的行业精神。”

编辑:陈江南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