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男童偷骑ofo小黄车撞大巴身亡 多地共享单车监管政策将出台

2017-03-27 13:0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科技综合 3月26日中午1点多,一位年仅11岁的男生在共享单车骑行过程中被客车卷入车底身亡,事发地道路复杂这起发生在上海浙江北路天潼路路口的惨剧再次引发社会对于共享单车使用问题的关注。

  

  据悉,共享单车的车座高度最低可调至67厘米,有的甚至不能调整高度。根据2009年的标准数据,我国12岁男童身高平均在143-157厘米,女童身高平均在144-159厘米。显然,这样的车座高度即使对于年满12岁的孩子来说,脚底完全接触地面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此外,通过实际骑行发现,对于成年人来说,各类单车的左右转向还是较为灵活的,但设置了前车筐的共享单车,如果前方放过重的物品,骑行时车把会有左右晃动或倾向一侧的情况,而低龄儿童对于此车辆的操控和骑行中方向的掌握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如将书包放在前车筐内显然极不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也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但记者在街头却看到有家长帮助年幼的孩子开启单车,或与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并肩骑行。

  孩子对于安全意识,大多源于安全意识的教育与培养,而大人们有时却未必注重了这方面的教育。

  一定不少人见到过用共享单车驮带孩子的家长,有将孩子放在前置车筐内的,也有让孩子站立在车横梁上前进的。鉴于车筐的大小、承重限制,以及车筐仅靠车把下方的4套螺丝固定,在骑行过程中,不管是急刹车还是转弯或加速,都很可能在惯性的作用下,导致孩子摔到车水马龙的马路上。

  除了骑行的安全问题,针对共享单车频遭黑手的事件也频频发生。

  将单车锁在马路中间的隔离桩上、悬挂在电线上、拆除单车零件、恶意变更二维码等行为屡见不鲜,这些均严重威胁到他人的安全及利益。共享单车举着接驳“最后一公里”的大旗而来,如今却要面对被太多无处安放的单车堵在一公里外的尴尬。

  随着共享单车在本市投放量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其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和假日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公开数据显示,摩拜单车和ofo的总投放量都已过百万。伴随着快速发展,也暴露不少安全隐患等连带反应。在共享单车方便大家的同时,如何保证自身以及他人的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的。

  但共享单车所体现的不文明现象不仅仅是一句国民素质有待提高就能解决的。本质上还是因为企业没有对类似违规行为形成有效的杜绝惩罚机制,加上每个人的素质各有不同导致的。正是因为共享单车的规则制定上存在的漏洞,规范共享单车已经迫在眉睫。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目前北京正在加紧制定规范共享单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对涉及的政府、企业和承租人的各自职责、企业规范经营与管理、停放秩序规定、监管与违规处罚、集中停放区域车位扩容等方面予以明确与规范。上周,北京西城区已经划定全市首个共享单车禁停区,业界分析,如果出台共享单车指导意见,北京对共享单车的监管将实现全市统一。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上述政策在落地之时还需要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进行监管,企业也需要专门划拨人力配合监察与维修,如何在企业成本与交通规范之间取得平衡点还需考量。

  同时,上海作为国内最早接受新事物的城市之一,也于3月26日推出《共享单车产品标准》和《共享单车服务标准》两个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在上海市质监局官网发布。依照团体标准,GPS、实心轮胎和锁具成了共享单车的标配,事故责任赔偿、退款处理、运营要求等方面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与此同时,由于中心城区停放点日趋饱和,上海交通委已经要求多个共享单车企业停止投放。

  事实上,法国、加拿大、美国一些推行“公车”的城市,多以先进管理技术推行了自行车共享项目,通过信息共享推动资源共享。这类项目,往往对用车者身份、信用、惯常路线等等实时监控,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各种人为毁坏。

  国内也有些城市值得学习。

  早年杭州在每个“公车”服务点都设立“车况受检区”,还车时必须将车在该区停留几秒钟,让电子探头给车拍照,这样,车辆的每一次损坏都能找到相关责任人,避免了推诿扯皮。

  这无不提醒我们,公民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同样可以通过技术上、管理上的办法来弥补。

  针对共享单车各类问题,不仅要强调公民爱车、惜车的公共观念,更应运用智能化、网络化的手段加强日常监管,唯有如此,才能在方便群众、绿色出行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编辑: 王蕊
关键词: 共享单车;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