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陕西省陇县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第一书记”真扶贫

2017-12-17 16:12: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干得好,工作出色就提拔;干得不好,就要召回,让能干事、会干事、真干事的干部得到重用。”陕西省陇县今年对在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动了真格,先后对工作表现出色的36名提拔,对不符合条件或工作表现不好的43名召回调整。“‘第一书记’,到脱贫攻坚一线,须当好先锋号、做好领头羊,绝不是去镀金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维芳说。

  做好群众贴心人

  夏志平是陇县文广局下派到东南镇予村的“第一书记”,2016年2月驻村以来,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成立合作社,发展烤烟、苹果产业,并对果园整体规划,邀请专家进行科学管理。通过“贫困户党支部 企业”运行模式,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既解决了贫困户无工可打的局面,又解决了果品收购难的问题。

  去年,全村发展烤烟1220亩,实现产值31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1500元。“夏书记多次动员我栽植烤烟,去年光烤烟就卖了3万多元,不但照顾了家,还挣了这么多钱,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贫困户闫福军说。

  今年4月,由于业绩突出,夏志平被提拔为陇县招商局副局长。“驻村以来,我感受最深的是只有贴近群众,才能做好群众的贴心人,这些都是我以后工作的重要财富。”谈到这两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夏志平感触颇深。

  “脱贫攻坚开始后,奔波在村子里头,也想陪爸妈走一走,也想牵妻儿的手。舍小家来顾大家,是我坚守的理由……”近日,这首歌曲在朋友圈和各大视频网站蹿红,这是新集川镇保家河村“第一书记”李永涛自编的一首《扶贫路上》。李永涛到任后,不管天晴下雨,总是扑下身子走村入户,摸村情、想办法,让这个贫困村看到了希望。

  当好扶贫“滴灌管道”

  如果说精准扶贫是“滴灌”的话,那么“第一书记”就是一根根“管道”。

  “我志愿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争做攻坚克难的先锋、引领致富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标兵。”这是2016年2月22日,在县里干部驻村包户脱贫攻坚动员会上,103名扶贫驻村干部的誓言。

  如何让“第一书记”待得住、干得好?陇县从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入手,制定了《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了驻村工作、请销假、工作日志和公开承诺、工作例会等6项管理制度。定期采取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对“第一书记”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第一书记”与村干部同出勤同考核。办法规定对“第一书记”一月一督查、一季一排名、半年一考核、年度一综合评优,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末位淘汰。据统计,被召回的“第一书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有的是部门主要领导,无法保证全脱产;有的身体不好,能力不足。

  “对年度考核优秀的‘第一书记’,评优树模、提拔使用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基本称职或排名处于后两位的,组织部门给予诫勉谈话;对不称职或工作出现重大失误、不作为不尽责的予以召回,由选派单位重新选派,问题严重的进行组织处理。”李维芳说。

  端起粗瓷碗、吃吃农家饭,坐在板凳上、聊聊农家事,卷起袖子来、干干农家活……2015年6月以来,陕西省共选派1万余名“第一书记”奔赴农村,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引领助推精准扶贫,着力办好为民实事。随着相关制度的明晰,越来越多干部投身基层,投身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

编辑: 刘昱

陕西省陇县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第一书记”真扶贫

“干得好,工作出色就提拔;干得不好,就要召回,让能干事、会干事、真干事的干部得到重用。“我志愿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争做攻坚克难的先锋、引领致富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