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分享脱贫攻坚典型经验 看看山西这六个县说了啥?

2018-02-26 11:02:00来源:山西晚报

  原标题:脱贫攻坚 我省这六个县有话说

  构建“苹果+”产业、成立扶贫产业公司、深度挖掘红色文化……

  2月24日,山西省相继召开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全省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两大会议。会议中,山西省岢岚县、左权县、武乡县、临县、阳曲县、吉县就脱贫攻坚典型经验进行分享。

  岢岚县

  98个村实现整村搬迁 安置1067户3043人

  岢岚是2018年计划脱贫摘帽县,硬短板是“一方水土养育不好一方人”,而搬出去过上好日子是这里最现实、最有效的脱贫路径。

  在全县确立的“十三五”整村搬迁规划中,搬迁115个整自然村,将逐步形成以县城、中心集镇、中心村“1+8+N”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岢岚县制定了解决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不平衡和不充分矛盾,以“特惠+普惠”的政策,153个村按“六种类型”全面提升,对标推进小康教育、小康卫生、小康房、小康路等15个小康行动的硬性标准。

  在具体实施中,岢岚县在新区实施安置房建设、特色风貌整治、基础设施提升和公共服务完善的“四配套”工程。按照人均住房面积不超25平方米的标准,已完成1575套安置房建设。与此同时,该县实施稳步搬迁“五办法”,即制定人口迁转、村庄销号、拆除腾退、土地林地流转和权益保障,已整村搬迁98个村,拆除97个村,销号53个行政村,安置1067户3043人。

  旧村开发时,该县实施土地复垦增减挂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光伏项目的“四覆盖”工程,计划土地复垦增减挂钩2580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0.98万亩,建设85兆瓦19个光伏电站项目。

  武乡县

  深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 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武乡是革命老区,也是红色热土;武乡是太行精神的孕育地,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今年该县将实现脱贫摘帽。

  红色旅游增收,武乡县将深度挖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抢抓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机遇,以打造“太行板块”为目标,大力发展以“红色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销售+乡村农家乐餐饮住宿”为主的贫困户增收新业态,带动全县3600多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特色农业增收,该县将以绿农、农牧等“五大龙头企业”为依托,提升核桃、梅杏、中药材、油用牡丹、武乡小米、鸡、羊、猪等八大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确保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

  电商扶贫增收,该县推广“整村微店”“一店带多户”“扶贫创客小院”等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力争微商村达到100个,微商创业突破5000户,实现“乡乡有电商大户、村村有电商能人”,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与此同时,武乡县还将实施69个贫困村整村提升工程,特别聚焦19个深度贫困村,开展易地搬迁、“四好农村路”建设、饮水巩固提升、农村危房改造“四大攻坚行动”,力争完成69个贫困村12018人的脱贫。

  左权县

  开辟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脱贫对象纳入保险范围

  左权是今年省委省政府计划脱贫摘帽县,全县将全力打好脱贫5张牌,下足绣花功。

  生态脱贫牌:投资6亿元完成60个生态庄园提质增量,带动400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800元;荒山造林3万亩,带动1700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500元。

  产业脱贫牌:长线发展核桃、旅游项目。开辟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抓实1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十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1500人实现脱贫;增加杂粮8000亩、设施蔬菜2000亩等,带动8520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800元。

  兜底脱贫牌:把脱贫对象全部纳入保险范围,通过保险理赔,从根本上解决因疾病、灾祸、教育、年老等原因而返贫的问题;发展兜底产业,建设46.4兆瓦村级光伏电站,使7101户深度贫困户年光伏收益不少于3000元。

  工队脱贫牌:全县有45家造林专业队、33支农建水保专业队、18支土地整治专业队,带动7100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500元。

  精神面貌脱贫牌:主要实施贫困村提升、贫困户“五洁净”“六要六有”户容户貌改善等。

  临县

  聚焦聚力三大扶贫工程 实现110个贫困村摘帽

  临县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该县聚焦聚力实施“三大扶贫工程”,完成110个贫困村退出的年度目标。

  实施生态扶贫工程,重点加强造林合作社规范管理,增加务工收入,确保实现“十三五”期间,该县规划制定的造林面积140余万亩,以及省市下达该县今年造林绿化46万亩的目标。同时,发展中药材、油用牡丹、肾形大豆等林下经济,增加经营收入。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十三五”期间,临县需整自然村搬迁160个村,其中贫困户3989户。2016年至2017年,该县已安置7943人,今明两年还需要安置19841人,力争2019年全部入住。

  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根据计划,2017年至2019年临县有光伏扶贫指标176.89兆瓦,今年也将全部铺开实施,力争到2019年年底,实现贫困村光伏电站全覆盖,打造三晋光伏扶贫第一县。

  同时,临县还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三项保障政策”。教育扶贫“10+1”资助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各学段学业;对今年110个拟脱贫村级卫生室进行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实现小病不出村;完成全县1.4万多户农村土窑洞和危房改造的扫尾工程。

  阳曲县

  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 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阳曲县是山西省首批脱贫摘帽县,有43个贫困村,建档立卡8830户20822人。去年,4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8%,14项退出指标均高于全省水平,高标准接受了贫困县退出评估。

  阳曲县在全省率先成立新农村综合开发、扶贫产业等6个公司,举办10场招商推介会签约7.6亿元,为全面打赢攻坚战提供资金支持。在产业带动方面,该县实施20项868个重点项目,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形成“乡乡有龙头企业、村村有带动主体、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能脱贫致富”的扶贫格局,带动5192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阳曲县将贫困村全部纳入美丽乡村重点序列,着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网、排、场、家、绿”九大基础设施,建成美丽乡村32个。

  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带动群众致富,该县组建19家旅游公司,培植农家庄园100个,农家客栈500个,推动“村庄变景区、民房变客栈、农田变景观”,2017年旅游收入超亿元。

  而阳曲县首邑学校的扶贫模式得到大家的肯定,42个山村222名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全免费义务教育,新建改造提升10个乡镇卫生院、117个村级卫生室,实现贫困人口健康“双签约”全覆盖。

  吉县

  苹果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八成贫困人口借此脱贫

  吉县是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县,经过两年的努力,今年1月份,该县顺利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核查,如期达到脱贫摘帽要求。

  吉县发展苹果产业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全县苹果面积发展到28万亩,年产量突破20万吨,年产值近10亿元。依靠苹果产业,该县大多数群众脱了贫、致了富。在这片土地上,80%以上的耕地面积种的是苹果,80%以上的行政村是苹果村,80%以上的群众从事与苹果相关的产业,群众收入的80%以上来自于苹果,80%以上的贫困人口主要依靠苹果脱贫。这5个80%,足以说明苹果产业对群众脱贫的重要。

  吉县把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到苹果产业发展中,完善果园水、电、路及防雹网等配套设施的全面;制定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3年累计培训果农1.5万人次;统一品牌、包装、宣传,成立吉县果业发展协会和吉县电商协会,线上线下一同发力,去年又成功出口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规划建设苹果产业园区,产品有苹果醋、苹果酒等,不断延长苹果产业链条。

  对于果农中的贫困户,该县采取“经营主体”+“贫困村+贫困户+工资收入+物资供应+技术投入+果品包销”的1+6模式,确定8家企业和20个苹果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果农致富。(记者李晶)

编辑: 郑睿

分享脱贫攻坚典型经验 看看山西这六个县说了啥?

2月24日,山西省相继召开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全省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两大会议。会议中,山西省岢岚县、左权县、武乡县、临县、阳曲县、吉县就脱贫攻坚典型经验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