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共享单车“限投令”:趋利避害捍卫公共利益

2018-12-10 20:14:00来源:央广网

  文|吴洪洋

  从百姓欢迎、领导点赞,成为网红新业态,到市场机制失灵、行业野蛮生长,“停放难、乱停放”问题凸显,监管部门及时采取规范引导措施……共享单车行业在短短两三年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急速发展变化。

  眼下,企业、政府和社会已达成共识——共享单车行业必须且已经进入企业理性经营、政府科学监管的下半场,这一切亟需回归商业常识、回归规则。

  客观地讲,共享单车行业目前相对平稳的发展局面,既是相关企业在“野蛮生长”后的反思与自律,更得益于监管部门在看清利与弊之后,站在人民利益和长远角度而进行的规范,特别是部分投放过量的城市果断采取“限投”政策功不可没。

  然而,眼下也有声音质疑“限投”是否合理,呼吁放开监管。对此,笔者认为,共享单车行业要想健康发展、更好为公众服务,就绝不能走回头路!

  首先,要正确认识共享单车行业属性,防止“公地悲剧”。共享单车有很强的公共属性,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缓解拥堵、节能减排,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其占用公共空间、影响公共秩序甚至资源浪费的问题。利弊兼有,监管部门在“鼓励包容”的同时,必然要“趋利避害”,规范引导行业。2017年8月,交通部等十部委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引导有序投放车辆”。2018年5月,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做好引导和规范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更是明确提出“合理利用公共资源”,调控供给规模和结构。

  由此可见,一些投放过量城市临时性采取“限投”的措施,符合国家宏观要求和城市客观实际,是防止过量投放、“野蛮生长”的防火墙,以免造成“公地悲剧”。

  第二,要准确理解监管部门“限投”背后的治理挑战,防止“翻烧饼”。共享单车是好事,但好事办好,要考虑城市的当下客观困难。目前,各城市普遍存在骑行和停放空间不足,但修路修停车场需要时间;更深层次的行业监管机制、标准、政策、法律都尚在探索完善中,这一切更需要时间。对于过度投放城市采取的临时性“限投”——恰恰就是为治本争取时间,而采取的治标措施。

  好在,明天一定是光明的。北京、深圳等城市正在积极建设上千公里自行车道;深圳、上海等城市在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立法;成都、南京等更多城市正在不断修改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办法、准入与退出机制……共享单车兴起毕竟才短短两三年,请保持历史的耐性,不能因发展中存在问题,就扭头走回老路,政策“翻烧饼”最要不得!

  第三,要全面把握共享单车发展的“上限”和“底线”,避免“自说自话”。共享单车在一个城市健康发展,有“三条线”须遵守。一是城市合理总量的“上限”,发改委文件指出,要统筹考虑市场需求、城市承载能力等因素,科学测算并设定总量规模,不能是哪家企业不顾公共利益,打破行业自律,恣意违规投放;二是城市要走公共的、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要统筹规划、发挥组合协同效应,共享单车、公交、地铁各自占比多少合理,是科学问题,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同时也要随着城市出行需求的变化进行定期调整,不能是哪种业态、哪家企业站在自身角度“自说自话”。三是共享单车不能触碰社会秩序的“底线”,在城市投放总量科学确定后,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将企业的评价结果与投放规模、市场准入退出挂钩,循序渐进、动态调控,让诚信、理性经营的企业“良币驱逐劣币”。

  综上,共享单车是好事,既有利于城市节能减排,也有利于提高居民出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作为新兴业态,共享单车的管理正在不断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管理部门规范行业的根本目的是“营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违反客观规律、简单粗放管理, “教条”地打造“大锅饭式”的无差别市场竞争态势,恰恰是最大的不负责任。企业优胜劣汰和行业健康发展,政府和市场之手缺一不可,涉及公共利益的共享单车行业尤为如此!

  笔者十分同意共享单车治理不能“一刀切”,同意不能简单一刀切地放开,任由其野蛮生长。共享单车的管理一定是要站在城市整体利益的高度,有担当有作为地守住底线,在改革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让行业走得更好、更健康。

  “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回首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和成就,诸多行业治理实践的殷鉴不远,来者尚可追。我们期望,共享单车行业能在公平与效率、治理与自律、共治与共享上实现创新和多赢。

  (作者系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 林馥榆

共享单车"限投令":趋利避害捍卫公共利益

从百姓欢迎、领导点赞,成为网红新业态,到市场机制失灵、行业野蛮生长,“停放难、乱停放”问题凸显,监管部门及时采取规范引导措施……共享单车行业在短短两三年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急速发展变化。

关闭